当前位置:首页 > 第一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金属市场为另一种低迷做好准备

今年的伦敦金属交易所 (LME) 周庆祝活动笼罩着经济衰退的阴影。

 

分析师的共识是,欧洲的制造业已经在收缩,美国很可能会紧随其后。

 

需求预测已被下调。国际铅锌研究小组 (ILZSG) 现在预计今年全球锌使用量将收缩 1.9%。在 4 月份的会议上,它预计增长 1.6%。

 

国际镍研究组织已将其全球需求预测从 5 月份的 8.6% 下调至 4.2%,反映出不锈钢产量下滑。

 

随着供应链去库存,大量铝已经出现在 LME 仓库中。

LME 指数是一篮子核心基本金属,在双倍时间内从繁荣走向萧条,从 3 月份的历史高点下跌了 29%。

 

但这种低迷伴随着三个不同寻常的特征,这些特征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令人兴奋的不确定性混合物。

 

俄罗斯金属——接受还是放弃?

 

本周在伦敦举行的许多研讨会和派对上,俄罗斯金属的地位一直是一个关键话题。

 

LME 应该暂停交付俄罗斯铝、铜和镍,还是应该维持其不先于官方制裁的政策?

 

战线画好了。

德国铜生产商 Aurubis 与美国铝生产商 Alcoa 一起公开呼吁 LME 禁止俄罗斯金属。挪威的 Hydro 想要政府制裁。

 

欧洲铝消费者组织FACE 希望欧盟委员会进行干预以阻止任何禁令,称这将冒“破坏独立的下游欧洲铝业”的风险。

 

回复 LME 讨论文件的截止日期是周五。

 

这里有很多金属供应。俄铝每年生产近 400 万吨铝。

 

Nornickel 约占全球镍供应的 7%,对 LME 而言至关重要,它是根据交易所合约交割的 I 类金属的主要供应商。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俄罗斯去年生产了 92 万吨精炼铜,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3.5%。

LME 禁止交付俄罗斯金属显然会对 LME 和现货市场定价产生重大影响。更多的政府制裁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冶炼厂问题,低库存

第二个奇怪之处在于,价格的低迷是在许多金属的供应仍然非常紧张的时候到来的。

 

由于能源价格高企,欧洲已经损失了超过 100 万吨的铝冶炼能力,随着电价对冲到期,它可能会损失更多。

 

今年上半年现货需求同时下滑以及中国积极增产,缓解了对铝价的影响。

 

然而,中国的铝冶炼厂也面临着限制,尤其是受干旱影响的水力省份云南,这是一个新兴的“绿色”金属生产中心。

锌冶炼厂的瓶颈最为严重,这既反映了欧洲与电力相关的削减,也反映了世界各地其他冶炼厂的一系列问题。加拿大的 CEZ 刚刚加入该名单,宣布将在本月底关闭,以进行抢先式细胞维护。它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

 

ILZSG 预测,由于冶炼厂的供应减少了开采精矿的流量,明年锌和铅的供应将再次短缺。

 

前景是持续高的实物溢价,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并且在枯竭的交易所库存中不会重建。

 

铜受到能源危机的影响最小,国际铜业研究组织 (ICSG) 预测全球精炼市场明年将从供应短缺转为过剩 155,000 吨,分析师普遍达成共识。

 

然而,适度的过剩规模可能会导致供应紧张,并且像锌和铅一样,不会补充耗尽的可见库存。

 

低价和低库存的难题似乎将持续一段时间,如果 LME 限制俄罗斯金属的交割,情况将变得更加尖锐。

绿色转型

虽然其姊妹组织下调了对铅、镍和锌的需求预测,但 ICSG 实际上已将今年的需求增长预测从 1.9% 上调至 2.2%。

 

今年中国精炼铜的强劲进口推动 ICSG 对表观使用量的计算提高到 2.5%。鉴于保税仓库库存减少以及由此产生的超高进口溢价,进口可能会进一步加速。

 

鉴于作为中国铜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房地产行业的问题,对铜的需求似乎异常。

 

然而,至少在中国,铜的使用似乎正在以对绿色转型技术的投资形式找到额外的驱动力。

 

大肆宣传的绿色助推器可能终于开始出现,它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即铜博士是否会保持与更广泛的经济周期的价格关系,还是会开始与脱碳周期更加协调一致。

这已经在镍中发生了。尽管与不锈钢行业相比,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量仍然很小,但它的增长速度更快,并且在全球市场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欧洲寻求减少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困扰金属生产商和消费者的高能源价格将加速绿色转型。

 

这意味着政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和电动汽车补贴提供更多资金,从而提前能源转型时间表和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金属资源。

多云的前景

如果要实现碳减排目标,世界将需要更多的金属。不幸的是,目前的价格太低,无法激励对新矿山和冶炼厂产能的必要投资。

 

这是一个主要难题,可以添加到看跌的直接定价、现有供应中断、潜在的俄罗斯供应中断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极低的外汇库存的令人费解的组合中。

 

使困惑?不用担心。本周伦敦的其他人也是如此。

 

此处表达的观点是作者安迪·霍姆(Andy Home)的观点,他是路透社的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