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风暴4月再启 15省市将迎来中央督查组
这将是中央环保督察组继去年两次进驻地方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督察行动。
从2017年4月起,中央环保督察组将分两批次,对湖南、安徽、新疆、西藏、贵州、四川、山西、山东、天津、海南、辽宁、吉林、浙江、上海、福建等15个以上的省(市)进行督察。按照安排,在去年两批次督查的基础之上,2017年要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相关工作正在准备中。
督查启幕
经济观察报从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本次即将展开的督察行动,仅构成督查组成员的地方环保人员就将达到430余人。4月起,中央环保督察组将陆续进驻湖南、安徽等15省,开展对上述省委、省政府的环保督查,时间期限为三个月,同时督查还将下沉到每个省3个左右的地级市。
相关的培训工作已经展开。3月7日,环保部公布了一份《关于举办2017年第二期至第四期全国环境监察干部岗位培训班的通知》,从这一通知中可以看到,针对上述15省份的督查人员从3月12日就已经开始了培训工作,直至4月3日结束。
培训的对象涉及各地市级环境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302人,这些人员将成为督查小组的“支队长”。在地市级监察机构负责人之外,还有省一级环境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以及县(区)环境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共计130人。
环保部的这一公函显示,针对本次督查,将对2017年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要点、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两高司法展开解读,并介绍多部门联合执法典型做法,以及展开廉洁执法警示教育。根据此前安排,从2016年起,督察组将用两年时间形成对全国范围内的环保督查,用以发现和解决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在环保监察、执行中的诸多问题。
体系雏形
本轮启动的督查是中央环保督察组自2017年以来的第二次重大行动。在此之前,为期一个月的空气质量专项督察工作刚刚结束。
上述空气质量专项督查行动起于2017年2月15日。中央环保督察组会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6省市下属的18市区县开展了2017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这是一次涉及18个督查组、细化为54个小组、督察人员达到260人的行动。其中,仅河北就涉及8个地级市。一年之前,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央环保督察组正是将首战选在了离北京较近、环保任务极重的河北省。
地方准备
从经济观察报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即将接受督查的一些省份已经开始启动相关工作了。这其中既包括主管部门的内部沟通,也包括对地方企业内部交流。据地方环保部门的内部人士透露:“进入四月份就会有正式发文。这正如纪委暗访组要去哪些地区,也会提前说,但是行程不会随便透露。提前放出风声,也是允许企业有时间进行整改。”
按照制度设计,中央环保督察主要包含督察准备、督察进驻、督察报告、督察反馈、移交移送、整改落实、立卷归档七个环节。其中督察进驻是关键环节,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被督察地方,用一个月的时间听取汇报、调阅资料、走访问询、个别谈话、受理举报和现场抽查,分三个阶段的对地方进行相关督查工作。
第一阶段为省级层面督察,通过与省级领导还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个别谈话,调阅省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资料,走访主要承担环保职责的部门,受理信访举报等。第二阶段为下沉地市督察,针对督察准备和省级层面督察梳理出的问题线索,下沉到部分地市进行调查取证核实。主要看这些问题是不是真的存在,责任在哪个方面。第三阶段为梳理分析归档,一方面是对前两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梳理,形成一些基本的观点和报告框架,同时根据需要,还可能对未下沉地市的突出问题进行取证,开展有针对性的补充督察。
江苏省是第一批接受中央督察组督察的省份之一。该省一位地方发改委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督查执行较为严厉。该地方人士所在地市的一家钢铁企业,因为被查出违规建设产能,当天设备即被拆除。该人士认为,中央督察对于地方企业的环保问题,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慑的作用。
与此同时,该发改委人士表示,在中央严查环保问题的重压下,从省一级到市县一级政府,对环保的重视程度都很高。这种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中央的压力,也有地方政府自身的觉悟,还有来自群众的监督举报。
据了解,不同省份、地区对于环保的整治力度,可能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前述地方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如果没有中央督查的介入,地方政府可能会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很多私营企业因为拥有一些‘关系渠道’,在抽查中被幸免。中央的督查组进驻,效力则会不同,如果真查出问题,地方政府不仅要担责,省一级政府也不愿意出事啊。”
在“风声”较紧的情况下,企业会花一些本钱和精力采取环保措施,例如找专门的环保科技公司进行处理中心的设计、引进环保设备等。上述地方环保部门人士说:“督查虽然不能完全杜绝环保不达标的情况,但基于中央、地方近年来对于环保检查力度的加大,有些规模做大的企业,不希望因此被有关部门盯上,会投入正规的处理中心建设。与此同时,不排除一些‘关系户’在面临突查的情况下也能提前收到风声,仅在‘严打’的时候做一做样子。”
来源:经济观察报 李紫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