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之窗 > 新兴地区 > 产经新闻
产经新闻

极致专注他们让“新兴煲”走向世界

 

 十年匠心从技术员向技术副总逆袭

潘兴毅是典型的“理工男”,刚接触时略显拘谨,但一说起产品设计,顿时滔滔不绝。“凌丰一直是以技术创新出名的。可以这样说,就算是十年前我们产品的某些工艺现在拿到外面去,有些厂也可能做不来。”

潘兴毅1993年大学毕业,2002年进入凌丰集团,与产品设计打了多年交道。这些年,从一个产品的设计到开发再到生产,几乎每个流程潘兴毅都要参与。这些不锈钢产品是最值得他骄傲的“孩子”。

2005年,一个美国客户到凌丰集团,表示希望凌丰集团能做出椭圆形的大冰桶,同时这位客户还提出,这个冰桶的外表一定要做砂光。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给圆形产品做抛光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要做椭圆形产品的砂光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知道这是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但客户仍坚持要做砂光。没办法,潘兴毅和同事一起摸索,拿圆盘手工在机器上慢慢转,一点一点打磨,用了45天才研制出手工可调速的砂光机,而一般的产品研发也只需15天左右。“后面那个美国客户一下就订了十几万单,价值几千万。”

当然,潘兴毅说,这个冰桶的研发过程并不简单,整个研发就是一个不断的试错过程。在凌丰集团生产车间一隅,堆着满满的模具、零件。“这就是我们平时研发产品时所需要用到的东西,绝大部分时间我就待在这里,对着这些东西来摸索。”潘兴毅已经完全记不清他做了多少次试验,他只知道自己在凌丰集团的十余年时间里,在技术开发的过程中,给公司“浪费”的钱不低于100万元。

试验都是为了推动产品的改进。说是“浪费”,其实是新产品、新技术得以问世的必经之路,这没有捷径。“我们开发产品首先就是用模具来实验,如果在模具上面可以成功,才会把它投入到生产线上去生产。”这种不停试验的匠人精神,让潘兴毅和同事们总能设计出创新产品。“这个行业在技术方面每年都有新挑战,做不锈钢就是不断尝试,不断设计新的产品。”

不断试错的成绩也显而易见。他身后的背景墙上,悬挂着一幅幅荣誉证书,摆放着一排排奖杯,这些荣誉有德国红点奖、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工信部“中国优秀设计工业奖产品设计奖金奖”、“省长杯”广东省工业设计奖等一系列殊荣。潘兴毅和同事们眼里,那些荣誉是他们的骄傲。

匠人制造激励机制养成工匠氛围

像潘兴毅这样的人才是企业的宝贝疙瘩。为了留住人才,激发“匠心”,凌丰在鼓励机制上花了大心思。“公司从不会计较他们搞技术开发浪费了多少材料,只要他们研究出来了,解决了当时在技术上存在的某个问题,就是成功。”凌丰集团相关负责人说道。

为鼓励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能动性,凌丰集团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制度,比如公司每年都会拿出20万元左右的资金,对员工的小发明小创造进行奖励;对于一些技术水平较高、解决了公司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的创新项目,会根据《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奖励管理办法》进行奖励,仅2015年度公司合计奖励金额就达100多万元;同时,凌丰集团定期举办员工技能竞赛,并组织部分优秀的技术工人参加学历提升培训班以提高员工的技能。

这种“匠人制造机制”,给凌丰留下了许多“工匠”。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凌丰,第一台车、第一套房也是由这份工作而来。

锅碗瓢盆等不锈钢餐厨具,与普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精细的工艺。长期为欧美高端品牌代工,曾使得新兴不锈钢行业的利润空间被局限在赚取“加工费”上。要提升产品的知名度,这背后则需要创新创造。

记者在现场看到,凌丰集团生产的锅具完全是不锈钢铸造的,有时候提起来会觉得较为沉重。在锅盖内侧有些奇异的花纹,记者问潘兴毅:“搞这些花纹干嘛?”他说:“这样盖上去后,水蒸气能上下自然循环,不易烧干。我们很多的创新就是体现在这种小细节上。”

事实上,“工匠精神”的专注制造、专注品质、专注创新、专心做好一件事,在凌丰集团已经蔚然成风。

凌丰集团,从1993年创立起,就一直专注于不锈钢餐厨具的生产和研发,23年只做一种产品,一直做到成为全国不锈钢餐厨具行业出口额首位,他们积极参与标准方面的制定工作,由凌丰集团主导或参与起草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4项。他们的技术代表着这个领域的最高水准之一。如今,新兴的不锈钢行业产品85%以上出口外销,在欧美家庭中,可能10个不锈钢餐厨具中就有4个是新兴制造。而凌丰集团作为全国不锈钢餐厨具行业的龙头企业,已经连续8年位居全国不锈钢餐厨具行业出口额首位。

“精益求精 创新”成就工匠价值

在打造制造业4.0的新征程中,工匠精神将是新兴制造背后必不可少的力量。一个个既专注又传承的新兴工匠,是凭借什么践行这股力量?精益求精和创新,是潘兴毅等人给出的答案。

南方日报新兴视窗:手艺和技术的熟练度对企业有何影响?

邝乃强:手艺、技术的纯熟度关系到产品生产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没有质量,则没有前途。要做好“打铁佬”则必须炼好内功,不断提高手艺和技术,不断攻克技术的难度,满足客户的不同新要求。

南方日报新兴视窗:生产车间的工作往往是枯燥无聊的,像你的同学也有很多已经转行了,你是怎么坚持下去的?

潘兴毅: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坚持,一种极致的追求,搞技术在外人看来确实是枯燥无聊的,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办公室画图设计,或者在生产车间对着一堆模具,但我是乐在其中的,只要看到自己设计出来的产品能够在流水线上生产、流通出去就会觉得非常开心。

南方日报新兴视窗:你认为工人和工匠有何区别?

潘兴毅:我觉得工人是按照定义的流程去完成一个工作,而工匠是创造和引导一个工作。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对某一项技术、工艺沉得下心,所生产的产品在技术上、工艺上、性能上要比别人做得更好。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四个字。

南方日报新兴视窗:在机器自动化时代,大家都去追求产值,工匠精神如何秉持?

潘兴毅:专心致志。现在的社会,大家都有一点浮躁,像我的同学很多都转行了,因为做技术的总是会让人觉得比较“糙”。但是工匠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时一定要专心致志,细节决定成败。

南方日报新兴视窗:您觉得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潘兴毅:在中国人的眼中,产品质量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是否“经久耐用”上,这也是为什么姥姥的缝纫机,妈妈的上海牌手表,爸爸的凤凰牌自行车一直到现在仍被国人所记忆。呼吁培育“工匠精神”,就是要重新拾起产品质量的信念,企业在创造数量的同时,更要打造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