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质监局抽查:2种电子商务产品 不合格产品发现率高于60%
21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其官网通报12种电子商务产品专项监督抽查情况,采取从电商平台买样的方式,共抽取了474家企业生产的646批次电子商务产品。发现11批次产品被声称为假冒产品,41批次虚假标注企业信息。对430家企业生产的594批次产品进行了检验,发现170家企业生产的211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35.5%。
2种产品不合格产品发现率高于60%
——服装产品。本次共抽查了95家企业生产的150批次产品,发现2批次产品被声称为假冒产品,22批次虚假标注企业信息。对77家企业生产的126批次产品的甲醛含量、pH值、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耐洗色牢度、纤维成分含量、标签标识等1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发现53家企业生产的80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63.5%,涉及pH值、耐湿摩擦色牢度、纤维成分含量、标签标识等4个项目。其中71批次标签标识项目不合格,28批次纤维成分含量项目不合格。
——箱包皮具。本次共抽查了65家企业生产的70批次产品,发现6批次虚假标注企业信息。对59家企业生产的64批次产品的游离甲醛、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标识、振荡冲击性能、摩擦色牢度(沾色)、拉杆耐疲劳性能、行走性能、振荡冲击性能、箱(包)锁、旅行包面料摩擦色牢度、配件质量、带体断裂力、带孔撕裂力、带扣咬合力、带齿咬合力、折裂性能、配件质量、拉链耐用度等18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发现41家企业生产的44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68.8%,涉及标识、摩擦色牢度(沾色)、振荡冲击性能等3个项目。其中38批次标识项目不合格;27批次振荡冲击性能项目不合格;3批次摩擦色牢度(沾色)项目不合格。
2种产品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介于30%至35%之间
——床上用品。本次共抽取了48家企业生产的70批次产品。发现1批次虚假标注企业信息。对47家企业生产的69批次产品的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洗(或皂洗)色牢度、絮用纤维原料要求、纤维含量和产品使用说明(标识)等1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发现19家企业生产的24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34.8%,涉及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pH值、纤维含量、色牢度(耐汗渍、耐摩擦)及产品使用说明(标识)等6个项目。
——个人护理小家电。本次共抽查了15家企业生产的30批次产品,发现4批次虚假标注企业信息。对11家企业生产的26批次产品的标志和说明、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输入功率和电流、发热、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非正常工作、稳定性和机械危险、机械强度、结构、内部布线、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接地措施、螺钉和连接、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固体绝缘、耐热和耐燃、骚扰功率、谐波电流共18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发现7家企业生产的9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34.6%,涉及标志和说明、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输入功率和电流、非正常工作、机械强度、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螺钉和连接、骚扰功率、谐波电流等9个项目。其中8批次骚扰功率项目不合格;5批次存在谐波电流项目不合格。
3种产品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介于20%至30%之间
——玩具产品。本次共抽查了59家企业生产的79批次产品,发现3批次产品被声称为假冒产品,2批次虚假标注企业信息。对54家企业生产的74批次产品的材料质量、小零件、某些特定玩具的形状、尺寸及强度、边缘、尖端、突出物、用于包装的或玩具中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弹射玩具和特定元素迁移等52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发现20家企业生产的22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29.7%,涉及材料质量、小零件、某些特定玩具的形状、尺寸及强度、尖端、突出物、用于包装的或玩具中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弹射玩具等8个项目。
——厨房电器。本次共抽查了23家企业生产的30批次产品。对标志和说明、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输入功率和电流、工作温度下的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耐潮湿、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非正常工作(不包括第19.11.4条的试验)、稳定性和机械危险、机械强度、结构、内部布线、元件、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接地措施、螺钉和连接、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耐热和耐燃等18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发现7家企业生产的8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26.7%,涉及标志和说明、耐潮湿、非正常工作、结构、元件、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耐热和耐燃等8个项目。
——室内加热器。本次共抽查了15家企业生产的22批次产品,发现3批次产品被声称为假冒产品。对13家企业生产的19批次产品进行了检的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输入功率和电流、发热、工作温度下的电气绝缘和泄漏电流、耐潮湿、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非正常工作、稳定性和机械危险、机械强度、结构、内部布线、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接地措施、螺钉和连接、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等16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发现4家企业生产的4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21.1%,涉及对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非正常工作、结构、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接地措施等5个项目。
3种产品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介于10%至20%之间
——手机充电器(含充电宝)。本次共抽查了27家企业生产的40批次产品。发现1批次产品被声称为假冒产品。对26家企业生产的39批次产品的电击和能量危险的防护、电气绝缘、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抗电强度、电源端子和电信端口的传导骚扰、辐射骚扰场强等7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发现5家企业生产的6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15.4%,涉及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电源端子和电信端口的传导骚扰项目、辐射骚扰场强等4个项目。其中4批次辐射骚扰场强项目不合格;3批次存在电源端子和电信端口的传导骚扰项目不合格,1批次存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项目不合格。
——开关插座。本次共抽查了29家企业生产的41批次产品,发现1批次产品被声称为假冒产品。对28家企业生产的40批次产品的防触电保护、接地措施、开关机构、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通断能力、机械强度、耐热、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穿通密封胶距离、耐非正常热和耐燃等9个项目的进行了检验。发现5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12.5%,涉及尺寸检查、拔出插头所需的力、耐热等3个项目。
——鞋。本次共抽查了59家企业生产的70批次产品,发现6批次虚假标注企业信息。对54家企业生产的64批次产品的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pH值、异味、帮底剥离强度、外底耐磨性能/耐磨性能、鞋帮拉出强度、勾心抗弯刚度、勾心硬度、成型底鞋跟硬度/鞋跟硬度、剥离强度/剥离性能、帮带拉出强度/帮带拔出力、拉伸强度、底墙与帮面剥离强度、衬里和内垫摩擦色牢度、耐折性能、耐曲折性能、拉断伸长率、外底厚度、外底硬度、硬度(邵氏A/W型)、Cr(Ⅵ)、耐黄变等级/耐黄变性能、其他(不应出现影响穿用的缺陷)等24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发现7家企业生产的7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10.9%,涉及帮底剥离强度、帮带拉出强度、勾心抗弯刚度和耐折性能、外底硬度等5个项目。
1种产品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低于10%
——电子数码产品。本次共抽查了24家企业生产的25批次产品,重点对平板电脑、手机产品的元器件(直插式插头尺寸和力矩)、电击和能量危险的防护、接地和连接保护措施、电气绝缘、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绝缘穿透距离、布线/连接、耐异常热、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和抗电强度等9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对有源音箱的防电击保护的结构要求、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电击危险、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绝缘电阻和抗电强度、温升、端子(直插式插头尺寸和力矩)、电气连接和机械固定等7个项目进行了检验。发现2家企业生产的2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8%。其中手机的电气绝缘、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绝缘穿透距离、抗电强度项目不合格;有源音箱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端子(直插式插头尺寸和力矩)项目不合格。
1种产品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0
——真空吸尘器。本次共抽查了15家企业生产的19批次产品,发现1批次产品被声称为假冒产品。对14家企业生产的18批次产品的触及带电部件的防护、输入功率和电流、工作温度下的电气绝缘和泄漏电流、耐潮湿、泄漏电流和电气强度、稳定性和机械危险、机械强度、结构、内部布线、电源连接和外部软线、外部导线用接线端子、接地措施、螺钉和连接、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等14个项目进行了检验。经检验,未发现不合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