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之窗 > 肇庆地区 > 产经新闻
产经新闻

建设现代科技工业城引领全市新型工业化

肇庆高新区围绕“建设现代科技工业城、引领全市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任务,突出转型升级主题,对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科技、人才服务政策体系,制定《关于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14家企业36个产品获得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7家企业申报组建省级工程中心,设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件,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大华农公司被认定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千江公司被认定为纳米涂装新材料创新产业化基地,新建了粤科小贷公司、建行科技支行等科技企业融资平台,被认定为2014年省市共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获降耗以及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工作,被省经信委列入2014年广东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

 

高端项目加速集聚。继续优化调整招商机构,设立了主导产业招商部,通过组建招商小分队登门招商和举办专业招商会,积极到北京、湖南、香港、广深佛等地开展招商,洽谈落实了一批产业龙头项目、核心项目,全年评审通过项目57个、总投资达189亿元,其中海王药业、鲜活果汁、温氏乳业等一批大型优质项目已签约或落地建设,引进项目质量和层次有了较大提升。同时,建立完善肇庆高新区项目准入的底线标准,制定出台企业投资管理负面清单和产业投资鼓励清单,并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通过“零土地招商”方式引进39个新项目,新盘活1797亩闲置土地和11.5万平方米空置厂房,促进了产业集约发展。大旺产业转移园省年度考核连续六年被评为优秀等次。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以筛选确定的100多家促建、促产、促效工业企业为重点,落实区领导分工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及时解决重点项目立项、用地、融资、环评等问题,并成立区企业服务中心,对涉及企业的各项常规工作实行包干服务,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专门成立重点项目工作组,协调解决了一批重大项目在建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其中国电热电联产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并投入运行,中恒项目解决了用地、环评问题并于今年7月投产。今年以来,有效推动工业项目加快建成投产出效益,组织实施100多家工业企业促建、促产、促效工作,唯品会等28个项目新动工建设,华润怡宝、宝龙汽车、合普动力、澳雪国际等25个项目新建成投产,国电热电联产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并投入运营,碧桂园家居三期、涞馨二期等14家企业增资扩产,达利食品、骏鸿轮胎等16家工业企业年创税超千万元。

 

提高新型城市化发展水平

肇庆高新区加快推进了大旺大桥扩建工程、亚铝大街升级改造工程、科技大街西延长线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珠影广场、高档商住区等基础配套项目建设,全面启动了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工作,第一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工程和第二污水处理厂正抓紧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投资发展环境。同时继续完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精简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着力优化政务环境,提升园区环境综合竞争力,被环球时报社评为“2014年中国最佳营商环境十大园区”。

 

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肇庆高新区按照肇庆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制定实施了《肇庆高新区推进“一区多园”工作方案》,采取“委托管理”的模式,与全市各产业分园建立相对紧密的协调机制和招商、科技、人才等资源共享机制,引领和带动全市各产业园区发展,至目前端州、高要、四会、怀集、广宁、德庆、封开以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等8个分园基本确定了管理机构依托单位及人员,确立了产业载体、物理空间和产业方向,明确了肇庆高新区与分园区对口联系部门并选派人员挂任各分园区管理局副局长,加强沟通联系与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工作,推动部门对接、产业对接,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协同发展。

 

努力建设美丽大旺

落实监管,确保饮用水安全。一直以来,肇庆高新区高度重视加强对白沙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水质状况长期保持良好,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一是通过总体规划,把属于饮用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内的地块列为禁止开发用地,作为肇庆高新区重点保护用地,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污水排放口;二是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项目审批监管,按照肇庆高新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在一级、二级保护区及其陆域范围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三是按照国家规范设置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标志,制定并实施定期水质监测计划。

 

综合协调,独水河环境综合整治见成效。独水河环境综合整治是改善园区水环境质量,保障园区安全的一项长期性的整治工作。独水河改道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新渠道开挖和五马岗电排站迁建工作:区水利局加快独水河改道工程的施工进度,新渠道于2013年12月底已全面贯通,五马岗电排站2012年4月已开工建设,2014年初整体工程已完工,四会市水务局于2014年11月1日起开始对泵站进行协助接管,待泵站完成竣工验收后,再进行全面接管。二是独水河生态修复工程:由区人居环境建设和管理局负责统筹实施,现已制定设计方案,并完成立项、招投标等前期工作。

 

严格执法,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区环保局多次开展全区企业地毯式排查,对企业环保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做到“排查早、发现早、控制好、解决好”,2014年共出动1520人次,检查企业720家(次),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42宗,行政处罚25宗,限期整改17宗,处罚金额达129.73万元。有效预防并遏制了各类环境突发性事件的发生,确保了全区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区内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全市首推,集中供热淘汰锅炉工作成绩显著。去年,国电集中供热范围内的43家企业59台锅炉(共387.4蒸吨)年底前均已全部淘汰,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总量627.4吨/年,氮氧化物排放总量425.3吨/年,烟尘排放总量291.58吨/年,为肇庆高新区改善环境空气综合治理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构建文化服务体系。以建设国家高新区创新体系为切入点,加快培育发展创新文化,使创新意识成为园区精神的核心,形成园区独具特色的价值文化体系。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丰富群众文化。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如举办春节系列文娱活动、梦想小金钟音乐大赛、“五一”劳动节、重阳节文艺演出、“走基层送文化”系列文艺晚会,与广州海关合办文化交流晚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摄影大篷车”下基层、肇庆高新区第五届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等。

 

加大文化交流和培养。积极主动组织选手参加省市各项比赛,如组织14名少年儿童参加中国少儿小金钟音乐大赛肇庆赛区比赛,姚佳彤同学获得银奖,晋级全国总决赛,程梦雅同学获得少儿组第五名;组织合唱队参加“百歌颂中华”肇庆赛区选拔赛获合唱肇庆市第七名,青年歌手李靖洁获铜奖、罗金玲获优秀奖。组织节目到江门参加由广东省侨办主办的第二届广东华侨农场文化周活动等。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覆盖工程建设。建成“十分钟文化圈”,形成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立公共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实施重大文化精品工程,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积极鼓励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提高赛车文化发展,新培育电影院一家(海印电影城),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完成了企业投资备案制和政府投资审批制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新企业设立更加便捷高效,全年新增注册企业165家,增长64%;实施了区投资公司集团化改制,通过创新园区建设投融资模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开展市场化经营业务,推进国有企业创新发展。

 

提升行政效能,强化行政服务中心“两集中两到位”管理,进一步理顺落实市级下放权限,试行行政审批“超时默许”和清理规范中介机构服务工作,全区网上审批系统已试运行,并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实现了行政审批提质提速。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制定《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实施方案》、《肇庆高新区困难居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探索建立社区平价医疗服务机构,积极推进公交运营管理改革,落实法律服务进社区,进一步完善了社会治理和服务体系。

 

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

利用重大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积极配合做好省、市、区在建设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工作部署,参与赴新加坡开展投资促进和经贸交流活动,与新加坡高新技术企业和平制冷配件(私人)有限公司和普洛斯集团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座谈,全面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肇庆高新区分别组织骏鸿、理士、金雅乐等11家企业参加115届和116届“广交会”;聚茗客、玛西尔等5家企业参加“2014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艺华参加“2014年中国商品(巴西圣保罗)展览会”,智力科技等企业参加“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海博会”等知名展会,进一步提高肇庆高新区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为金雅乐、衡艺等8家企业申请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31万多元,为骏鸿、宏光等6家企业申请了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专项资金共16.5万元,为科伦、宝信、现代申请了进口贴息资金共38万多元,有力促进企业提升国际化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

 

出台《2014肇庆高新区“稳外贸、保发展、促转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进出口增量较大企业、培育重点进出口贸易公司、培育外贸新业态及服务平台发展等方面给予近800万元资金支持。

 

提请市向省政府上报了《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在肇庆高新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请示》,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申报和设立步伐。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全年安排民生支出6.16亿元,以保基本和保底线为重点推进了各项民生工程建设。

 

目前区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完成了全年新增600套公租房和危房改造目标任务,新人民医院正式投入使用,将军山体育公园、

 

移民村“三旧改造”、四小二期等一批民生工程正抓紧推进,重新修订“4050”人员管理办法并顺利实施,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500元并扩大保障范围。

 

同时,抓好社会综治、人口计生、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劳资关系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