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召开 去年人均GDP突破5万元
十二五期间,继2011年人均GDP突破30000元、2013年突破40000元,2013年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超过全国同期水平后,2015年,阳江人均GDP再上新台阶,达到50000元。20日,阳江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召开,阳江市市长丘志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阳江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十二五期间,阳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4%,2011年至2014年增速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三明。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7940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多,年均增长21.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5%。阳江的电力能源、金属压延等成为主导产业,五金刀剪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22.7%和23.7%。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漠阳江水环境质量总体达国家II类标准,连续4年获省环保责任考核优良等次。
2015年,阳江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平稳发展,预计阳江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6亿元,增长8.5%。去年,阳江核电站2、3号机组等项目建成投产,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新兴铸管等项目动工建设,新引进维达生活用纸等项目130个,总投资429.8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17亿元、增加值491亿元,分别增长12.3%和13.5%。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成功创建为全国首个滨海类国家5A级景区,全市接待游客165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1.3亿元。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阳东、阳春、阳西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公布了38个市直部门权责清单,完成市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市政府28个部门分别整合设置行政审批科。
十三五期间,阳江将在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综合实力、开放合作水平、人民幸福指数、文化发展活力、生态环境质量、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力争达到10%左右,到2020年达212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81000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6年,阳江市将重点抓好经济增长等八个方面工作,深入实施工业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培育发展年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推进3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和卫生镇村建设,完成100条美丽乡村创建任务。谋划推进新的“一港四路”建设,推动云阳高速阳春段建成通车。计划投入19.55亿元,集中力量办好底线民生、政务便民、精准扶贫、文化惠民等十件民生实事,力争减少相对贫困人口不少于1.3万人。
上一篇:阳江市第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