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之窗 > 揭阳地区 > 产经新闻
产经新闻

揭阳:探索开发区转型新模式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如何继续开风气之先,大胆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升级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广东经济面临着加快转型升级的挑战和压力。我们一定要适应新的形势,着力加强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合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形成广东对外开放的新优势。”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如何继续开风气之先,大胆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升级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广东经济面临着加快转型升级的挑战和压力。我们一定要适应新的形势,着力加强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合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努力形成广东对外开放的新优势。”

2012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揭阳创办了中德金属生态城。2015年5月8日,中德金属生态城被国家工信部定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对德合作的重要平台。

短短两年多时间,中德金属生态城何以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其成功的奥妙是什么?其经验做法和创新探索是否值得其他地区借鉴?8月中下旬,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深入广东揭阳进行了调查采访。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的揭阳市是我国重要的金属产业生产基地、进出口基地、材料集散地和五金不锈钢制品加工研发基地,改革开放以来,这里聚集了7600多家金属企业,从业人员近30万人,总产值近千亿元。

然而,作为一座新兴的制造业城市,揭阳金属产业虽然规模庞大,但总体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企业小、散、弱等传统产业“通病”明显。以电镀行业为例,由于没有专业的电镀工业园区,600多家电镀及相关配套企业散落在全市的各个角落,电镀废水乱排乱放,电镀污泥随意弃置,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连那些靠此致富的企业家都“怀有深深的负罪感”。

2012年6月8日,在政府的组织推动下,为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推动电镀行业转型发展,当地部分“先富起来却怀有负罪感”的企业家们坐到了一起,决定组织起来,自愿筹集资金建设电镀工业园区,把全市的电镀企业集中起来,统一治污。为此,他们成立了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并自筹1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用于投资建设一个金属产业园区(后更名为中德金属生态城).

这是我国第一个以行业协会为主导建设的工业园区,其“党委领导、政府指导、协会主导、市场运作”的新型办园模式,对于探索我国传统开发区和传统优势产业聚集区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此,有研究者认为,1000年前,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大小小的工业行会统筹了佛罗伦萨的经济发展,受益于此,小作坊式生产得以聚集成“大工业”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发源出近代商业和银行业。1000年后,在同样具有小作坊生产特征的广东揭阳,一群行业组织开始组建全新模式,试图用组织力量构建行业发展的全新格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撬动者——他们的行为,或许也在无意中创造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