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之窗 > 揭阳地区 > 产经新闻
产经新闻

揭阳外贸进出口总值升至全省第10位

记者近日获悉,我市商务和口岸系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商务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狠抓落实,扎实推进“1234”工作思路,商务工作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趋优”的良好态势,“十三五”商务工作开局良好。2016年,商务工作各项主要指标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465.5亿元,同比增长6.4%,进出口总值上升到全省第10位。

  

——外贸进出口迈上新台阶。我市进一步完善鼓励规模企业创新发展和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资助等措施,组织推动304家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引导加大自主创新和品牌创建,大力培育跨境电商和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推动外贸进出口在严峻的国内外贸形势下保持稳定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2016年实现进出口465.5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出口446.2亿元,同比增长7.1%;进出口总值上升到全省第10位,出口总值上升全省第9位,进出口、出口增速均列全省第4位。玩具、家具和机电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6%、59.8%和11.5%;对“海丝”国家出口增长超过30%;首个外贸综合服务于2016年11月29日上线启动。

  

——商贸流通取得新成效。2016年,我市共举办“2016中德(欧)购物节”等14个展会,开展2轮消费促进月活动,组织“2016年揭阳产品全国行·上海站”和揭阳市投资环境暨产业推介会,大力促进汽车、信息、餐饮消费,并出台《揭阳市电子商务示范乡镇(街道)创建认定办法》,扶持50个“中国淘宝村”、7个“中国淘宝镇”发展,在榕城建设“京东中国特产·揭阳馆”,引导商贸流通主体上网触电,带动市场消费持续畅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8.4亿元,同比增长12.2%,增速列全省第6位。汽车、信息等新兴消费热点蓬勃发展,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快递物流量增长225.3%.——国际合作开拓新局面。我市大力支持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和中德金属生态城招商引资平台、驻德(欧)办事处的建设,指导对德(欧)企业“百人团”对外招商,为入驻中德金属生态城的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促使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建设。组团参加“海博会”“粤港经贸交流会”等5个招商活动,推进揭阳市招商引资平台建设,引导各县(市、区)借助侨乡优势开展招商,全力拓展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2016年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项目)10个,合同吸收外资3917万美元,实际吸收外资3072万美元,完成任务进度列全省第11位;新增对外投资项目5个,投资总额3065万美元,同比增长575%.成功举办以“一带一路、合作创新” 为主题的闽粤赣十三市党政领导第二十次联席会议,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区域办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营商环境实现新优化。我市推动出台《揭阳市复制推广中国(广东)自贸区创新经验加快空港经济区发展的意见》,在全市复制推广“23 4项”改革事项,探索建立与国际贸易规则和商事惯例接轨的制度,努力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口岸通关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德金属生态城保税仓于2016年3月15日通过验收,实现揭阳公用型保税仓零的突破;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国际旅客中转厅于2016年5月23日建成投入试运行。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管理改革顺利落地,2016年10月1日实施以来,已累计备案外商投资项目37个。政务窗口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共办理服务事项2288项,100%按照规定时限办结。

  

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今年,商务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和全省商务工作会议部署,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把握引领发展新常态,坚定不移地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市委“抓落实、促发展,抓基层、强基础”两项部署,全面推进“1234” 工作思路,突出稳定增长“第一要务”,夯实商务发展基础;打好外贸转型和消费升级“两场硬仗”,提高商务发展质量;抓好吸收外资、对外投资、园区开发“三个重点”,培育商务发展优势;推进口岸、市场、政务、作风“四项建设”,增强商务发展保障,努力推动商务事业迈上新台阶。

 

来源:揭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