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餐饮具消毒单位不给力:汤匙的大肠菌群超标
街坊们在外吃饭时得多长点心眼——近日,市卫生计生局发布的《通告》显示:今年2月1日,该局对蓬江区、江海区的10家餐饮具消毒单位,进行了感官、大肠菌群、烷基苯磺酸钠、游离性余氯四项抽检,其中,蓬江区亮洁餐具清洁服务中心被检出汤匙大肠菌群不符合标准。
记者获悉,餐饮具中之所以检出大肠菌群不符合标准,可能是消毒不彻底,或者消毒后贮存不当受到二次污染。被人使用后,可能引起感染性腹泻、急性肠胃炎、痢疾及肝炎等疾病。
链接
在外吃饭用热水烫碗筷真的能消毒?其实.....
没有消毒碗筷用时,市民都爱用热水烫一烫碗筷,但这真的管用吗?小编通过百度,看到了这一组实验数据:
在未做任何处理的不锈钢碗上,其细菌数量平均为15CFU/mL。
用餐巾纸擦拭后的不锈钢碗,其细菌数量平均下降到12CFU/mL;
通过冷水冲洗两遍后,其细菌数量下降到9CFU/mL;
用60℃热水冲洗两遍的不锈钢碗,下降到9CFU/mL。
在这组实验中,用冷水冲碗和用热水泡洗的效果一样,纸巾擦拭的清洁作用相对最差。
在未做任何处理的木质筷子上,其细菌平均数量为21CFU/mL。
在通过纸巾擦拭后,筷子细菌数量平均下降到17CFU/mL;
用冷水冲洗两遍后,筷子的细菌数量下降到17CFU/mL;
用60℃热水冲洗两遍后,筷子的细菌数量则下降到15CFU/mL。
在这组实验中,纸巾擦拭与冷水冲洗的清洁作用一样,热水泡洗的效果最好。
实验证明,三种方法都只能有限效果地杀灭部分细菌。
原来,饭前用热水淋烫碗筷根本没多大用,都只是自我安慰!
专家表示,高温消毒要真正达到效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时间。
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细菌多数要经100℃高温作用1—3分钟或80℃加热10分钟才能死亡,如果加热温度仅为56℃,即使加热30分钟后,这些细菌仍可存活。另外,某些细菌对高热有更强的抵抗力,如炭疽芽孢、蜡样芽孢等。
因此,吃饭前用开水烫碗,因作用温度和作用时间不足,只能杀死极少数微生物,并不能保证杀死大多数致病性微生物。
那么问题来了,外出就餐时,如何辨别不合格消毒餐具?
一看:看外面的塑封膜是否干净,如果膜上杂质很多,则有可能是废塑料重复使用,还要看生产信息(厂址、联系电话、产品保质期等)是否齐全。
二闻:打开塑封后,闻闻是否有刺鼻气味,如果是用洗衣粉等清洁液清洗的,会有较强的气味残留,如果油脂残留也会有不良气味。
三摸:用手摸一下餐具,如果有水、涩的情况,则可能是油污没洗干净。
然而,要吃得放心,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自备餐具。
也可准备酒精消毒棉纸。当对餐具不放心时,用酒精棉纸把餐具擦一遍,以达到较满意的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