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之窗 > 佛山地区 > 产经新闻
产经新闻

高明高质量发展找准突破口

加强源头把关,凡新进项目必须同时经过生态环保关和亩产税收关;整治提升低效产业用地,为高明未来发展腾出更多空间;重拳整治“低小散乱”企业和高污染企业,畅通产业项目“能进能出”机制……这是高明近期召开的多场重要会议所作出的工作部署。

纵观这些工作部署,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是一个共同逻辑。当中,严把项目准入生态环保关和亩产税收关,重点指向发展增量;整治提升低效产业用地,重拳整治“低小散乱”企业和高污染企业,重点指向发展存量。其背后所共同指向的,是高明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高明将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在5月24日召开的高明区生态环境工作汇报会上,高明区委书记徐东涛表示。

环保准入升级

拟制定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此次汇报会透露,高明已把环保理念融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乃至经济发展全过程。“从项目洽谈到落地,环保评估和审核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前置措施。”高明区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凡新进项目必先经过环保评审,近年来每年都有一些项目因环评不合格被拒之门外,当中不乏投资体量大的项目,“如2016年以来共否决了4个投资规模较大但存在一定环保风险的项目,而更多的环保风险项目还未走到环评这一步,就已被拒之门外。”

不过,高明项目准入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曲折,经历了从宽到严、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的历程。如在本世纪初的一段时期内,高明的招商重点曾一度放在镇街层面,招商门槛较低、招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项目得以进入。

从2008年起,高明开始从这一弊端跳脱出来。当年,高明忍住财税流失的一时阵痛,一口气关停了17家高污染、高能耗的水泥和陶瓷企业。从此,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发展,开始成为高明全区上下广泛的共识。

2011年,高明区投资促进领导小组成立,明确了引进项目审核审批、统筹重大项目洽谈、协调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等六大职责,项目准入开始从碎片化走向统筹化。

在此基础上,高明区自2016年起进一步强化招商工作的区级统筹力度,厘清区和镇街在项目引进落实中的权责利问题,形成了“以区为主、区镇联动、责任共担、利益分享”的招商引资区级统筹机制,逐步实现了招商引资的全区“一盘棋”,对项目准入的环保审核力度也因此进一步强化。

“经全面环评确认存在污染风险的项目,就算它产值和税收再高也不能要,因为一旦要了,到最后我们花在整治方面的钱可能比收的税还要高得多,同时还会给群众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到头来是得不偿失的。”对项目引进和环保之间的取舍,徐东涛多次表达这样的观点。

事实上,招商引资是个动态选择的过程,高明对具有污染风险的项目关上大门,客观上也为具有高含金量的环境友好型项目进驻腾出了空间。2017年,高明招商引资合同投资总额达360亿元,实现从以往“百亿元”能级到“三百亿元”能级的巨大跨越。

当中,很多项目呈现单体规模大、产业高级化、龙头效应强的特点,并且不乏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以及众多的行业隐形冠军企业。比如,世界500强企业万科集团投资建设的绿色建筑产业化基地项目、大唐国际投资建设的园区热电冷联产项目,以及全国500强企业佛山照明投资的佛山照明集团高明生产总部基地、上海金纬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和“众塑联”供应链平台等。

面对全区新一轮蓬勃的发展势头,高明环保准入机制也将适时升级。“我们将制定高明区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畅通产业项目‘能进能出’机制,抓好产业布局和能源结构优化。”徐东涛透露。

以亩产论英雄

招商引资项目要过税收评审关

相对于高明项目引进生态环保关的长期演变和不断强化,项目引进亩产税收关正式成为一种工作导向和要求源自2016年。

“2016年召开的高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探索建立以亩产税收为导向的项目准入评估机制,此后相关工作迅速排开。”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明过去对项目准入多强调投资强度和工业产值,很少认真计算工业用地亩均“产出账”,使得土地利用率与企业产出率出现分离。“通过强化‘亩产税收关’,正是要扭转这种倾向,从而引导和鼓励企业以最小的资源投入来博取最大的产出,尤其是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趋势之下。”

在此指引下,自2017年开始,高明着手制定了高明区引进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及亩产税收准入值标准,将税收产出要求纳入招拍挂文件或者项目开发合同的条件。同时,高明区国税局、区地税局紧密协作,组织业务骨干对高明区拟引进的工业项目从税收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拟引进工业项目的公司架构设置、总部性质、产品类型、预计年产值、用地面积等基本情况,对拟引进工业项目自行预测的税收进行评估,为高明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专业税收评审意见,涵养优质税源。

来自高明区税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月—2018年4月,税务部门共对全区77个招商引资项目出具了专业评审意见。

在对新引进项目加强税收分析的同时,高明税务部门也不断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增强纳税人获得感。如针对目前新办企业涉税事项多、办理周期长的情况,从5月1日起,高明全面推行新办纳税人“套餐式”服务,将新办纳税人可能涉及的10个办税事项,整合成一套线上办税流程,将原先需要填写的10张表证单书整合成1份综合申请表,需要收取的纸质资料从17份锐减到1份,原来需要7个工作日的办理时限缩短到3个工作日,实现纳税人信息一次采集,税务机关多次、多处使用。“此举可有效解决新办纳税人多次往返税务机关、多窗口排队办税等问题,切实减轻征纳双方办税负担,便利新办纳税人。”高明区国税局有关负责人说。

■聚焦

举全区之力盘活低效产业用地

高明拟3年整治提升2万亩低效产业用地,为新兴产业腾出空间

出台低效产业用地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低效产业土地整治提升工作被纳入到佛山市重点改革专题……近期,围绕低效产业用地整治提升,高明动作频频。根据相关计划,高明将用3年时间盘活2万亩低效产业用地,为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的引入腾出空间。

四成办证工业用地仅贡献3%工业税收

据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统计,目前高明已办理土地使用权证的工业用地共5.46万亩。经初步筛查,属于低效产业用地的共有422宗,面积约2.18万亩,占已办证工业用地面积的40%。这里面,不乏一些占地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大地块。

亩产税收是衡量产业用地高效抑或低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据高明区税务部门统计,2017年高明全区工业企业纳税超65.5亿元,按照全区工业用地(规划范围)面积约为6万亩计算,亩均税收约为11万元/亩。而统计在册的这422宗低效产业用地,去年纳税总额仅为2.4亿元,仅占全区工业税收约3%。换句话说,有一批企业拿了高明近40%的工业用地,却仅贡献了约3%的工业税收。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警醒的数据,说明我们大量的产业用地容纳着大量的低小散乱企业,没有创造出应有的价值。”高明区委书记徐东涛表示,这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符合,与高明抢抓机遇拓展发展空间不相符合,必须用铁的手腕,坚决抓好低效产业土地整治提升工作。

整治提升要做到“寸土必惜、寸土不闲”

为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从而不断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释放用地新空间,高明今年以来在低效产业土地整治提升上不断出实招。

年初,高明正式印发《高明区低效产业用地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对全区2万亩低效产业用地的整治提升。同时,低效产业土地整治提升工作被纳入到佛山市重点改革专题,由徐东涛领衔推进。

3月,高明高规格召开低效产业(闲置)土地整治提升动员大会,提出按2018年盘活低效产业用地6000亩、2019年盘活低效产业用地6000亩、2020年盘活低效产业用地8000亩的目标,从实从快推进低效产业(闲置)土地整治提升工作。

此次会议同时明确,将按照“开发未完成的土地”“开发不达标的土地”“产出效率差的土地”“集约程度低的土地”等几种类型,逐宗核查、建立台账,同时按照“以用为先、依法进行、分类处理、集约利用”原则,采取“一地一策、一事一议”方法,分类对低效产业(闲置)土地处置盘活。

目前,为了给低效产业(闲置)用地整治提供政策依据和具体指引,高明区有关部门正在联合制定《高明区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操作指南》和《高明区加快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水平管理暂行办法》。

“高明将扎实做好低效产业(闲置)土地整治提升这篇大文章,做到‘寸土必惜、寸土必用、寸土不弃、寸土不闲’,全面开创全区土地利用开发新局面。”高明区区长梁耀斌指出。

■亮点

高明出台打造高端创新平台三年行动计划

重点打造三大新型研究院

近日,高明区正式印发实施《高明区打造高端创新平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底前,将力争建成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安承升降装备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全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

其中,围绕建设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高明区将在前期建设“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专业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推动研究院根据高明区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研究开发无机类、金属、有机类新材料产业技术和结构调整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

与此同时,高明区将推动研究院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借助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和扩散,起到科研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高明区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及其技术产品和装备,并建设“纳米空间”“专利成果库”等支撑平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推动本地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速度快的企业加速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围绕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高明区计划通过充分发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的地缘及学科优势,联手打造集创新创业孵化功能及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该机构将采用“创新资源—技术—产品—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大学的科技创新资源为基础、以股权和资本为纽带,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协同科技创新生态链,主动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应用技术服务、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与技术转移,推动高明区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创新发展。

此外,高明还计划依托住友富士电梯公司,联合国内外相关高校院所,加速推进安承升降装备研究院建设。针对升降装备行业存在的困难和技术需求,将该研究院建设为服务升降装备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研究院将采用民营资本投资,公益类民办非企业性质运作,打造开放式的具备科技项目孵化、技术难题攻关以及人才培育的科技创新平台,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培养优秀的升降设备研发服务和专业人才。

“下阶段,我们还计划实施‘一镇(街)一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高校院所与高明区企业共建研发平台,加大对产学研创新联盟、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的扶持,进一步促进区内企业研发机构与高校院所等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至2020年,在全区建成一批独立运作、体制机制创新的高端创新平台,带动全区企业实现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专利申请总量的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