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之窗 > 佛山地区 > 产经新闻
产经新闻

制造业大市中心城区的十年转型路

一道亮光划过铁板,伴随着吱吱声响和强光,厚厚一层铁锈应声落下,铁板瞬间变得光洁如新。这种利用不同材质对光波敏感度不同的特质进行除污的新型清洗器,本月底将在禅城实现量产。

近日,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下称“研究院”)在佛山市禅城区正式揭牌。掌握一系列激光核心技术的研究院的落户为佛山制造业打开了全新想象空间——一系列以往只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将在禅城实现。研究院的落户之于禅城的意义还远远不止如此,在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看来,研究院的落户是对禅城区近年来坚守城市和产业双转型的“嘉奖”。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早在十多年前,伴随着城市发展天花板的到来和传统发展路径走到尽头,禅城对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开启了艰难求索。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变革在1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断书写着新的故事,一方面通过硬件建设和交通路网的完善让城市的肌体变得更强壮,另一方面通过政务改革打通了创新发展的血脉,让老城区焕发出新生机。

通过长达十多年的转型,禅城区的硬件配套和软环境建设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昔日的老旧厂房“长”出了现代化大楼,产业转移造成的空缺逐步被一批新兴业态所填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优质标杆项目相继落户

老城区焕发产业发展新生机

在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以西约6.5公里,一座现代化的工厂里,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通过一系列先进设备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全过程自动检测、校准、自动分析。来自韩国的进口总成下线测试台和美国的进口测量设备平均每113秒完成一台混合动力合成箱的检测工作,这些混合动力合成箱将被装配到众多知名品牌的混合动力汽车当中,成为汽车运行的心脏。

这里是位于禅城区南庄镇的科力远CHS佛山基地,总投资额超百亿元,去年6月底一期工程正式投产。“目前我们与各大整车企业成功合作开发出15款混动车型,上市4款,所有订单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与整车厂在新款混动车型的开发也在同步展开。”科力远CHS公司总经理刘彩云告诉笔者,CHS公司作为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度混合动力总成系统平台,自落户佛山以来,在技术平台、产品、制造、实验资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作为国内混合动力总成技术的引领者,科力远CHS项目的落户是禅城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让禅城在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混合动力总成平台,科力远CHS项目有望带动更多上下游配套企业在禅城形成集聚效应。

就在CHS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后的4个月,2018年11月,世界三大权威内燃机研发机构之一的德国FEV虎威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FEV”)落户禅城丰收街·菁创聚中开院佛山孵化中心。作为德国最大的发动机设计与研发公司,虎威FEV公司为世界的主要汽车企业提供发动机技术、能源技术和汽车动力总成方面的服务。

“我们希望与佛山本地企业在燃料电池、新能源、混合动力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德国FEV动力总成和运营副总裁斯蒂芬·尼德尔说,FEV正与佛山企业围绕智能驾驶、燃料电池等领域展开洽谈。

以科力远为代表的汽车产业在禅城的落地生根,离不开佛山和周边城市已经积累起来的雄厚汽车产业基础。与此相比,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的落户带有更强的颠覆性,在此之前无论是禅城还是整个佛山,激光产业都处于一片空白。

研究院专注于高能激光相关领域的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从海外引进了两支国际顶尖的高能激光技术团队和智能化激光清洗技术团队,同时联合国内多家重点高校组建了极具竞争力的本土激光技术专家队伍,掌握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这样的项目落户到佛山这座制造业城市,在以往是很难。

对于此次落户,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昊锦表示,一方面是看重佛山雄厚的工业基础,为激光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前景,另一方面是受禅城良好营商环境的吸引。

“再好的技术只是个种子,好的种子离不开好的土壤和培育环境,佛山乃至禅城的政商环境和服务意识引领全国,所以我们愿意到这里来发展。”他以研究院的注册为例,在内地某城市最快也要一个月才能完成全部手续,在禅城通过一门式服务,只要两个小时,“我们有两个博士不能到现场来,禅城一门式服务通过远程人脸识别技术核对了身份信息后,顺利地帮我们办理了相关手续。”

对于让企业头疼的高端人才落户、员工子女入学等难题,李昊锦表示在禅城都能轻松得到解决。政府各职能部门主动上门了解企业需求,主动服务,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这些都是营商环境的综合体现。”

十年转型不动摇

“软硬兼施”铺就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们不能随便招一些低端的产业项目进来,过几年又要重新转型升级。于是禅城找来了对城市长远发展有益的许多项目。”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说,无论是科力远CHS项目还是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都是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项目,能够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工具,或者能够吸引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这些都与禅城这么多年的定位不谋而合。

科力远和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等优质项目的落户,对于经历了漫长转型期的禅城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嘉奖。在刘东豪看来,这是市场用脚投票,对禅城过去十多年坚持城市和产业双转型的肯定。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改革开放初期,禅城依托原有的工业基础和毗邻港澳的优势,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启动了工业化进程。香港佛山社团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家聪见证了那段历史,“改革开放之初香港在制造业、商业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样本,不少赚到了第一桶金的香港人,开始回到家乡佛山开厂做实业。他们把先进的技术、企业管理的办法带到佛山来。”

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建筑陶瓷、纺织、电子等一批产业在禅城迅速崛起,成为三大支柱产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这些产业逐步向南海、顺德等周边区扩散,对于佛山各区的工业起步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刘东豪认为,这个阶段禅城实际上扮演了佛山“老工业区”的角色,禅城的发展是佛山经济腾飞的缩影。

进入21世纪,只有154平方公里的禅城逐渐触碰到城市和产业发展天花板,仅仅依靠传统产业已经难以支撑经济体量进一步壮大。

“禅城是一个以传统制造业为根基的城市,制造业也为禅城带来了环境上的压力。过去在禅城的一些工业区里,空气里都是煤的味道,绿化带的植物上布满了灰尘。”刘东豪说,产业要升级需要吸引优秀人才,这就要求中心城区从根本上走上集约发展之路。在此背景下,在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禅城就提出要进行城市和产业的“双转型”,从城市环境开始突破,推动一批传统产业生产环节的迁离。

南庄镇陶瓷产业促进会主席冼永恒曾任南庄镇副镇长,对于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建陶是南庄的经济支柱。为了顺利推进生产环节的迁移,政府首先做通了罗南村和新明珠集团的工作,由这两个产业标杆作为表率,带动其他村和企业陆续把生产线搬离南庄。”

传统产业生产环节的转型打开了产业发展的空间,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赋予了禅城打造佛山“强中心”的新使命。为此,从2011年开始,禅城先后投入200亿元推动城市升级,城市交通路线建设和环境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今天下午我从区政府出发去佛山市高新区科技产业园,只用了10分钟时间。”在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的揭牌仪式上,刘东豪把这种城市快速连接归结于禅城城市硬件的投入,正是通过季华路快速化改造、魁奇路东延线开通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禅城的城市格局才得以拉伸,与周边区的连接更加通畅,区位优势得以快速积累。

在硬件提升的同时,从2014年开始,禅城还着力城市软环境的改造提升,推进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研究院来禅城注册的时候,只花了两小时就把工商登记执照拿到手。禅城一直在做的,不是局限在体制内的简政放权,而是换位思考禅城应该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怎样的服务。”刘东豪说。

转型“种子”结出发展“硕果”

城市竞争力排名创新高 新兴项目扎堆落户

通过持续十多年的双转型,禅城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环境的打造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城市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去年的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中,禅城跻身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6位,较2017年上升2位,在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和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中分别位列第11、第12位。

城市竞争力排名的提高反过来又吸引了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形成城市和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根据统计,去年全年,禅城新增意向、签约、动工项目91个,投资总额603.89亿元。在内资项目方面,意向、签约、动工投资额超亿元的内资项目69个,投资总额572.29亿元。其中投资额超10亿元的重点内资项目8个(不含房地产项目),投资总额145.5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82个不含房地产的新项目中,新兴产业占了大部分。其中,智能相关的产业项目4个,投资总额8.5亿元;节能相关的产业项目3个,投资总额15.1亿元;生命健康产业项目9个,投资总额113.24亿元;高端装备相关项目10个,投资总额34.2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56个,投资总额311.32亿元。按照投资额计算,生命健康和现代服务业招商成绩突出,分别占比23%和65%。

“禅城去年的招商不仅仅是项目增多,投资额增加,最重要的是企业对禅城的信心在持续增强。”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负责人说。

以全球第二大汽车车灯照明系统跨国企业法雷奥为例,在全球汽车产业下滑的情况下,在禅城的生产基地增资扩产。第一期计划增资约2.5亿元,建设生产、研发、实验和办公用房。第二期拟增资5.5亿元,设立中国区总部。

接连的重大项目和高质量的项目落地,也为禅城带来了顶尖人才等创新资源,推动禅城创新链条不断完善。去年以来,禅城已吸引高层次人才近600人,包括院士团队等。目前全区人才总量累计达24.5万人,其中副高及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1万人。

在石湾,去年9月,“佛山市清美工业设计策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在广东省(佛山)软件产业园揭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带领设计研究团队正式入驻石湾西片区,与禅城携手打造国际创新设计的试验田和桥头堡,赋能禅城乃至佛山智造。

在张槎,微纳(佛山)生物医药公司由掌握领先技术的科研团队运营,致力于研发与生产基于世界领先的外泌体纳米颗粒药物;广东特支计划成员宁成云的项目,长期从事骨植入材料研究,现已进驻张槎华南生命科学园,致力于生物新材料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

■关注

构建企业服务生态圈

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拓展

随着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的揭牌,标志着由市、区共建的华南高能激光产业园项目取得了关键进展,该项目也成为继科力远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之后,禅城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外界不禁要问,这些优势项目为什么选择禅城?“只用两个小时就拿到工商执照。”这是华南高能激光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昊锦今年在申请工业执照时对禅城一门式服务高效、便捷的切身体会。

事实上,改善营商环境是禅城近几年一直不断深化的课题。“目前禅城区已经构建了以一门式为代表的政务服务生态,接下来需要在企业服务方面努力完善营商环境。”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负责人说。

他把营商环境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两部分。“从地理位置看,禅城区被其他区紧紧包围,但是我们这几年逐渐从基础设施层面把禅城的面打开了。对内有季华路快速化改造,对外魁奇路东延线打开了东大门,佛山大道和禅西大道连接北大门,广明高速直通高明。”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禅城与外界的连接更加紧密,区域合作更加频繁,沟通更加高效,吸引人才、资本和技术进入禅城。

“软环境就包括政务服务环境和服务生态的构建。”去年12月,禅城启动了企业服务月,其中一项关键举措就是成立企业服务中心。依托企业服务中心,禅城将成立企业服务联盟、企业发展咨询委员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禅城区金融服务平台,让平台发挥市场力量,链接与整合企业间上下游资源,推动企业产业链、服务链有效融合,实现企业间互补与合作,推动全区企业抱团发展,携手共进。

这种部署很快就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企业服务中心成立之后的两个月,禅城区有关部门组团走访了辖区内200家企业,与企业展开深度交流,其间不断梳理企业服务思路。2月20日,佛山全球创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香港分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技术应用转化中心在禅城签约揭牌,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集创新信息传播、服务资源对接、科技成果展示、技术交易服务等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数读变迁

第三产业比重“逆袭”

2008年禅城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据为24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数量的比重为46%;与此相比,2017年禅城三类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分别是1322万、25万和37.8万人,十年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了近14万人,占比全体从业人员比重提升14个百分点至60%。

分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幅较大。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从1.23万人增加到2.18万人,涨幅7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从业人员从3917人增加到5896人,涨幅51%。此外,包括金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与从业人员数量变化相匹配,过去十年禅城三类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第三产业产值从2008年的345.91亿元提高到2017年的973.3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