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之窗 > 中山地区 > 产经新闻
产经新闻

中山装备制造业向世界级迈进

21.8亿元财政资金助实体经济发展

3月初,一条价值约1160万元的微波炉自动化生产线已从意大利起运,未来经过安装、调试,便可在格兰仕中山厂区投入生产运行。作为黄圃镇家电龙头企业,格兰仕智能制造水平一直领先于同行业。

    

据悉,从今年开始该公司将启动“数字化工厂”建设,计划投入2亿元,用5年时间打造“数字化工厂”,真正实现生产链条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长期以来,中山一直坚持发展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并取得了不俗成绩,也为探索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奠定了良好的产业经济基础。

    

数据显示,去年中山实现生产总值3450.3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大关,地均生产总值每亩约12万元,均处全省前列。与此同时,中山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趋好,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4.6%,重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1.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61.3%。

    

当前,中山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技术与电光源、电气机械及金属制品等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逐渐发展壮大,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快速发展,拥有红木家具、灯饰、五金制品、休闲服装、健康科技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家用电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以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因此,作为以传统制造业强市的中山,为推动实体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早已开始全方位谋篇布局。

    

在年初市两会上,中山提出聚焦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计划,引导6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布局了9个重大产业平台建设,提出要完善“园区管理中心+开发公司”管理架构;同时,加大财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安排产业扶持资金21.8亿元。

    

与此同时,该市还出台《中山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即“中山实体经济十条”。这是继广东省出台“实体经济十条”后,中山市出台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针对性举措,致力于切实解决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突出问题,其中“减法”7条,涉及降低企业的税收、用地、社保、用电用气、运输、融资和制度性交易7个方面;“加法”3条,涉及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利用率、培育制造业新兴支柱产业和支持企业技改3个方面。

    

专家建议中山尽快推动经济实现“三大转变”

虽然近年来中山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但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少短板。

    

在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看来,目前中山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总体不高。主要表现在制造业总体上大而不强,部分产业仍处于中低端产业层次主导的发展阶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带动和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太少;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高端服务业不足,服务业品牌竞争力较弱,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相对滞后,对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支撑不足,效益较低;传统产业转型不畅与产能过剩并存,供给体系质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升级的多层次、高品质、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在此背景下,梁士伦建议,中山应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把提质增效放到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效率、动力“三大转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设具有中山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抢占新时代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赢得先机、赢得主动。

    

首先是质量转变,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瞄准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向国际先进质量标准看齐,使中山制造和中山服务成为高质量的标志,逐步形成一批有长期稳定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品牌企业和产品。

    

其次是效率转变,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填补在以往高速增长阶段被掩盖或忽视的各种低效率洼地,为高质量发展打下稳固基础。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重点在电力、电信、金融等行业引入和加强竞争,全面降低实体经济运营的能源、物流、通信、融资、用地等成本,提高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吸引力、竞争力,进一步实质性放宽市场准入,完善退出机制,使高效要素进得去,低效要素退得出,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企业兼并重组、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

    

再者是动力转变,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加快转变,加快劳动力数量红利到质量红利的转换,把科技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为中山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以“产业错位”争取“优势地位”

据悉,全球最大的专业冷藏船运输商Seatrade公司向广新海工订制的5艘船正在紧锣密鼓建造中。

    

广新海工党委书记、总经理艾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数日前交付客户的果汁船是国内建造的首艘果汁运输特种船,具有技术水平要求高、节能环保的特点,该公司是国内首个果汁船的承建公司,标志着公司向特种运输船市场拓展取得实效,这也是今后转型升级的方向。

   

置身粤港澳大湾区,诸多城市全方位竞合发展。据介绍,中山市瞄准珠江西岸乃至全省先进装备制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缺链、空白和短板,以“产业错位”争取“优势地位”,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卫星及应用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当下,中山市已形成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中山电梯特色产业基地、中山火炬区汽配产业基地等,装备制造业产业化集聚程度不断提高。

    

目前,装备制造业成为了中山市第一大支柱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增加值462.71亿元,增长12.1%,总量在珠三角排名第二,占比15.7%;其中工作母机制造业完成增加值91.64亿元,增长22.9%;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145.38亿元,增长32.1%;有41家装备制造龙头骨干企业纳入省重点培育名录库,占总数的(112家)36.6%。

    

作为近两年来新一轮改革开放战略布局中的关键词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和全省层面被频频提及,其战略意义和发展路径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山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及区位优势,适时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而这也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

   

梁士伦建议,中山应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城市定位,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结构体系。具体而言,可依托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功能区和九大市级产业平台,以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绿色低碳制造为主攻方向,围绕智能制造装备、卫星应用及物联网装备、风电太阳能光伏和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深化与周边城市产业横向分工和纵向整合,错位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同时,建议借助广州、深圳的科研和科技实力,香港、深圳和广州的金融实力,香港、澳门、珠海的服务业实力,以及佛山、东莞、江门和肇庆的制造业实力,支持中山家具家电、灯饰照明、纺织服装等优势传统产业,联合周边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商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等成立基于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战略合作联盟,科学布局,优势互补,加快向创新型产业集群转变,提升在全球的竞争力。

■数读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50.3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大关,地均生产总值每亩约12万元,均处全省前列。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山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排珠三角第4,经济竞争力排珠三角第5。

 

2017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4.6%

    

重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1.6%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61.3%,经济结构更加趋好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