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句话给我很大触动。”回想起一年前与市政府的官司,肇庆市金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李广大日前面对记者采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家曾经因为超标排污而遭到巨额罚款的民营企业,经过积极履行整改,经营情况不仅没有萎缩,反而远胜于从前。
金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高要区蚬岗镇工业集聚区,2015年6月,因废气连续超标,市环保局按照新《环保法》,对其实施“按日计罚”,罚款总额225万元,成为当年全省最大的环保罚单。金海源的注册资本只有100万元,企业认为裁量过重,无法承受,两诉市政府、市环保局。
2016年11月,案件二审,副市长李腾飞代表市政府出庭应诉。他表示,企业要增强环保意识,自觉遵守环保法规,企业做好环保,绿色竞争力越强,生存发展空间越有保障。作为金海源股东之一的李广大坐在旁听席上,听完了双方辩论。庭审结束后,李腾飞上前和企业交流,他坦言明白当下企业承受激烈的竞争,但环保是不能逾越的底线,政府部门会和企业一起努力克服困难。
一番话深深地触动了李广大:“政府还是理解我们。”经过冷静分析,他认为企业过去的问题主要来自对环保不重视,不舍得投入,只要整改到位,仍可继续发展。金海源此后重组,李广大独资投入数百万元资金,高标准配置治理设施,使得废气排放整改达标。一年来,各地环保执法未有放松,眼看众多同业因为环保违法违规而被停产,焕然一新的金海源牢牢把握住机会,2017年以来,其长期订单比以前多了两倍,产销量提高三倍,市场份额跃升全省第二。环保整改还带给他一笔不菲的意外收入:经过除尘布袋回收的“粉尘”实际是可出售的终端产品,仅此一项,公司每年可增加过百万的纯利。
这是金海源创办以来最好的光景,李广大回想这一年,“坏事”变成了“好事”,他庆幸自己的坚持,当初让大家都烦恼不已的“环保风暴”带来新的起点,他的发展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广东省环境治理绩效评估研究项目首席专家蔡立辉表示,GDP的关键在于“做强”,发展和环保不是矛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不可能再重复,但“脱胎换骨”必经阵痛,之后是更广阔的天地,金海源的“逆袭”正说明了这一点。在事件中,肇庆市政府和企业进行了良好的沟通,给企业指明了方向,而在长期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还要通过市场化的排污权交易、财税杠杆、推进多元化主体参与治理等方式,协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