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之窗 > 肇庆地区 > 产经新闻
产经新闻

打造企业发展的机遇之城!肇庆大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从第十四届中国工业论坛,到2018“肇庆金秋”经贸洽谈会,再到正在举行的2018年中国年度民商论坛,短短一个月时间,肇庆各路“大咖”云集。除了得益于“大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外,肇庆也通过举办一个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活动,向外界表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本次中国年度民商论坛举办期间,将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代表,共商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进程。民营经济发展如何,是影响一个地方经济全局的大问题。肇庆是中国年度民商论坛的永久会址,更深切地知道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意义。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6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投资,70%以上的税收,75%以上的新增就业和95%以上的市场主体。在刚刚举行的2018“肇庆金秋”经贸洽谈会上,我市共签约项目72宗,计划投资总额1151.3亿元;动工项目65宗,计划投资总额1100亿元;投产项目56宗,计划投资总额276.3亿元。这届经贸洽谈会的投资规模和项目质量均为历届之最,其投资主体绝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肇庆的空间区位优势、营商环境优势和惠企暖企的种种举措让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看中肇庆、青睐肇庆,纷纷抢滩这个吉庆之地、机遇之城,成为大湾区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

这里,空间区位让人惊叹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肇庆拥有独特的区位条件,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与大西南地区接壤的城市,是大湾区西进、大西南东靠的关键枢纽,是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三大经济带”政策叠加的交汇之地。

肇庆还有最丰富的土地资源。面积占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近3成,土地开发强度仅为珠三角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在肇庆,生产生活成本远低于粤 港澳大湾区发达城市,肇庆工业基准地价、工业厂房租金仅为珠三角核心区的2/3甚至1/3;商品住房均价不到广州的1/4、深圳的1/9。同时,肇庆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最美的生态绿洲,森林覆盖率超70%。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肇庆市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的要求,把交通建设作为枢纽门户城市建设的头号工程,“一条城轨”、“两条高铁”、“七条高速”、“一条水道”交汇的对内连接珠三角核心区、对外直通大西南的水路铁空立体“大 交 通”格局已经 基本成 型,进一步凸显了肇庆的交通区位优势。

这里,营商环境让人赞叹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是否吸引企业的关键。我市在2018“肇庆金秋”上重点推出的“双容双 承 诺”直接 落地 改革,吸足了客商的眼球。

这项 改革使 企 业容缺、政 府容错,同时企业和政府分别根据自身的义务作出承诺,为肇庆破解 项目落地 难、推进慢问题开出了“对症良方”。

这只是我市众多重磅政策的其中一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推动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不断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

我 市 出 台了《肇 庆 市 实 施 工 业 发 展“3 6 6”工程 五年(2017-2021年)行 动方案》、《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实体经济十条”等一系列减负强企、降本增效政策措施。去年以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约60亿元,兑现“366”工程220个企业343项共计奖励资金1.41亿元。

我市被全省列为首批3个“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率先开展营商环境测评,以“一中心”实现“一门受理、一窗通办”,以“一张网”推动“一件事情、一次办成”,以“互联网+工程 建设”项目审批受理平台促进相关审批提 速,实现142项事项“零跑动”办理。企业投资项目、政府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总时间分别压缩到29和32个工作日,3天便可开办企业,不动产交易登记最快3天出证。

这里,惠企暖企让人感叹

近段时间以来,我市召开一系列民营企业座谈会,聚焦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痛点”“难点”“堵点”,提出要采取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暖 企 行 动”是 肇庆市委、市政 府的一项常态化工作。通过适时召开各类企业专题座谈会等,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研判,定期梳理并形成困难和问题台账,协调解决实体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市还开通“书记市长强企直通车”信息平台,企业 发展遇到困难可以发微信直接把问题反映给书记、市长。

解决融资难——我市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 道,大力引进和发展金融机构,强化政银企合作,推进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设,推动企业上市挂牌融资,着力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解决用地难——我市出台了《肇庆市扶持产业用地指导意见》,有效减 轻民营企业用地负担,提升产业用地利用率。

解决用人难 —— 我市大力实施“ 西江人才计划”,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技能人才评选活动,加快企业技能人才培养。

来源;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