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亲戚”GDP反超金湾 还需“帮扶”吗?
2013年底,经省市牵线搭桥,珠海金湾区与190多公里外的阳江市阳东区结成帮扶对子。在金湾区的慷慨帮扶下,后者如今在某些指标上实现了逆袭:阳东区GDP去年反超金湾区50多亿元。金湾区近日交出了首份对口帮扶成绩单,显示在GDP、医疗卫生、光伏发电、教育培训等领域,这个目前仍依赖金湾“造血”帮扶的“穷亲戚”不再是屌丝,上述指标甚至已经超越了其帮扶者。这也牵出了一个新问题,阳东是否已经“业满出师”?帮扶何时可结束?
“穷亲戚”已非屌丝
阳东区人民医院院长冯积顺日前带领包括南方都市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参观了金湾区政府资助500万元共建的康复医学科、骨科等科室,不少医疗设备金湾区都没有,冯积顺介绍称这家成立于1991年的医院已经是全国二级甲等医院。而提供帮扶的金湾区目前仍没有一家二级甲等医院(目前仅有一家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设的区人民医院正在施工),仅两个镇各有一个公立的社区服务中心。珠海中大五院一位参与该院医疗帮扶的博士医生告诉南都记者,经过这两年的发展,阳东区人民医院的某些设备比珠海中大五院还要先进。
而在阳东两地共建的珠海(阳江)产业转移万象工业园内,由珠海帮扶建设的五金刀剪展示厅、生产研发基地等公共建筑外形科幻,宛若一块块蓝色玻璃镶嵌在一起的数字魔方,内部设施也较南都记者此前参观的国家级新区横琴的规划展览馆更先进。“除了航空新城规划展览馆,金湾的工业园都没这么好的场所。”多名参观者称。
工业园内,由位于金湾的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参与援建的粤德合作阳江职业教育与培训基地已顺利招生,并被业界誉为全国最高效的职教培训基地。基地总经理刘大力告诉南都记者,这是全国首家实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一半时间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以及企业化、园区化管理的培训基地,其培训模式、课程规划均借鉴德国模式,连考试试题都是德国本地机构出题后翻译成中文,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德国认可的职业岗位资格,“参与援建的珠海城职院目前都没有这里先进。”
小个子如何帮扶大个子?
在历史上,如今被帮扶的贫困地区阳东曾经是广东著名的鱼米之乡以及中国“刀剪之都”,五金刀剪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400多年前,同一时期金湾大多是人烟荒芜的海岛。作为南海重要的补给港,阳江的港口经济同样发达,这里曾是明朝郑和历次下西洋的补给站。
一名知情人说,直到改革开放前,阳东也远比金湾富庶,当地起码有较完善的工业,而金湾基本上还停留在农耕社会,打鱼和种植水稻是主打产业,几乎找不到一家工厂。直到最近十几年,金湾区才依赖高速发展的生物医药、航空、新能源以及高端制造业迅速赶超阳东。不过,在对口帮扶前的2012年,两者差距并不大,当年金湾区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67亿元,只比阳东多3个亿。
而在资源上,阳东明显更具优势,其面积1830多平方公里,与整个珠海相当,矿产、旅游等自然资源丰富。在金湾的帮助下,阳东正在打造的飞龙寺、鸳鸯路、鸳鸯石以及正修缮如旧即将开放的阳东旧港,都令参观者为之惊艳,而作为帮扶者的金湾缺乏这些资源,面积也只有阳东的七分之一。在人力资源方面,拥有50多万户籍人口的阳东是金湾的5倍,后者伴随工业的急剧发展,近年来不时出现“用工荒”,不断提升的劳动力成本和季节性出现的用工荒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湾经济的发展。
金湾和阳东这一“小个子帮助大个子”的特殊帮扶组合一开始便引发了民间赞弹不一的讨论。尤其是在金湾上世纪90年代启动的第一轮并不成功的大开发,留下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和土地纠纷仍未解决的背景下,有人质疑,如今金湾还有很多历史欠债没有解决,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搞对外帮扶,是“穷大方”。
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再齐认为,这种观点是以偏概全,现在的帮扶不再是一味的输血,更多的是资源的整合、产业合作,虽然金湾的体量小,但其作为沿海特区发展多年累积的先进管理理念、招商引资的成功做法都是阳东所急需的。陈在齐同时表示,珠海对口帮助阳江市,金湾对口帮扶阳东本身也是区域协同的需要,金湾土地资源有限,通过帮扶工作,除了带动后进地区发展,也可以拓展金湾的发展空间,实现产业链的互补,加大区域融合,后者是一个更高的目标,至于如何实现仍需两地不断探索。
GDP总量逆袭超金湾
区别于单一的资金援助,金湾区将帮扶的重点放在了技术、产业和人才方面。资金上,金湾花费并不多,其承诺自2014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给阳东投入帮扶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
“去年是1030万元,今年截至9月已拨付了700万元。”金湾区政府一名知情人士说,帮扶的理念在不断改进,从过去的资金援助,转变为智力、技术、人才和产业的全方面帮扶,旨在提高帮扶对象自身的造血能力。
接受南都记者采访的阳东一名官员称赞,人才、技术和产业帮扶,对当地而言起到了雪中送炭效果,“我们当然也需要资金,但光给钱,很快就花完了。”阳东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杨志仁告诉南都记者,金湾区给当地带来了很多新元素,带来了人才、资金和智慧以及好的工作作风。在产业方面,金湾区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帮助阳东吸引超过20亿元投资,这个长期拖广东经济后腿的贫困地区去年藉此历史性地进入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排名榜单,位列第七。
今年,由金湾区帮扶引进的广东首个农光互补发电项目正在阳东区大沟镇建设,这个总投资4 .5亿元的项目占地1600亩,密密麻麻的太阳能板覆盖了原来几乎没有经济产出的荒地,预计每年可发电5500万度。大沟镇镇长陈必润透露,项目预计工业年产值5500万元,是该镇50年来工业总产值之和,另外还有两个投资数亿的大型光伏项目即将落地,该镇将藉此打造广东最大的地面光伏专业镇。
杨志仁说,金湾通过引导带动阳东产业的发展,“对我们产业的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水平,产业优化升级,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这种帮扶并非单一的输出,金湾也能从中获益。金湾驻点帮扶的一名干部说,利用阳东的土地资源,金湾能够进行“腾笼换鸟”,将一些已不适应金湾产业定位的企业转移到阳东,在帮助阳东发展的同时,腾出土地发展高附加值项目。
去年9月,金湾还组织35家企业到阳东招聘,提供岗位2000多个,在为阳东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用工紧张的金湾产业输送了新鲜血液。
一连串帮扶行动使阳东的G D P在过去两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2014年阳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8.51亿元,体量超过了刚突破200亿元的金湾。
帮扶未设撤出时限
在经济、产业、旅游、教育、医疗方面取得突破的阳东是否已“出师”,不再需要金湾帮扶?帮扶何时结束?
按照广东省制定的目标,帮扶取得成效应看人均生产总值是否赶上广东省平均水平。2014年,阳东人均G D P为5 70 3 7元,仍低于全省63688.05元的平均水平。阳江市委书记魏宏广今年7月曾表示,阳江要力争每年增速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需用8年左右时间人均G D P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外界分析,受金湾帮扶的阳东在阳江市经济增长中排名靠前,但要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可能还需五六年。
珠海对口帮扶阳江指挥部副主任、金湾区副区长贺军说,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新发展是广东的一个战略,帮扶自然是长期的,金湾对口帮扶阳东并未设定一个明确的时限,时间一到就撤走,很多项目帮扶结束后,合作仍将继续。
事实上,在人均排名方面,阳东仍远远落后金湾。2014年,金湾人均GDP超过13万元,已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与韩国基本相当;而人口5倍于金湾的阳东区人均GDP仅为5.7万余元,不及金湾的一半。
相关知情人士称,若换算成单位面积G D P,差距更明显,阳东每平方公里产出G D P仅1400多万,金湾每平方公里产出G D P7400多万,近乎是前者的5倍。
“阳东整体上仍比金湾落后了十几二十年。”采访帮扶的一名央媒记者感慨。这些数字凸显出阳东至少目前仍依赖金湾的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