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委书记魏宏广:力争人均GDP率先达全省平均水平
“十二五”期间,阳江市通过大力实施“双化”驱动、蓝色崛起、对接珠三角“三大战略”,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三大抓手”,经济增速稳居全省前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奋力追赶的征程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日,阳江市委书记魏宏广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是阳江发展最快的五年,接下来阳江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引,继续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力度、更大的步伐,持之以恒地沿着既定道路走下去,力争人均GDP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谈辉煌五年
预计2015年全市人均GDP超5万元
南方日报: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过去五年阳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魏宏广:过去的五年,是阳江发展史上极不平常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概括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体现在发展速度上。近年来,阳江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每年上一个新台阶,2011年—2014年年均增长13.4%,高于全省同期增速约4.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2013年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赶超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预计2015年将超过5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5%,预计2015年接近70亿元。
二是体现在产业结构上。全市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初步实现适度重型化,特色农业不断发展,现代服务业日益兴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0.9:44.2:34.9调整为2014年的17.5∶50.4∶32.1。
三是体现在城乡面貌上。城乡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滨海新区规划建设全面提速,带动了城市向南、向海拓展;阳东撤县设区,开启了阳江“一城两区”发展的新格局,城市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四是体现在社会民生上。“广东省教育强市”创建工作取得新突破,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在全省率先组建公共卫生医院,市养老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低保、五保全面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完成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任务,农村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五是体现在生态文明上。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漠阳江环境质量总体达到国家二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一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达99.5%,位居全国空气质量最佳城市之列,连续9年在全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中获得优良以上等次,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六是体现在发展环境上。一方面,行政服务效率提升。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全面推进;县、镇两级全面建成服务中心,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另一方面,配套服务环境持续改善。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创新、生产设计、管理咨询、资产评估、管理人才、技术工人、投融资服务等配套环境也逐步改善。
◎谈成功实践
“三大战略”为加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南方日报:阳江市“十二五”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成绩令人瞩目,取得这样的成绩,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魏宏广:阳江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成绩,首先得益于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特别是省里的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推进“三大抓手”建设,为阳江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支持。阳江五年来的发展成绩,也充分说明我们实施“三大战略”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
通过深入实施“双化”驱动,阳江的新能源、镍合金等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五金刀剪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第二产业占比首次超过50%,工业主导作用日益凸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全市城镇化率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同时提升了全市的工业化水平。
实现蓝色崛起,这几年阳江的临港工业获得了很大发展,新能源、金属压延、钢铁等成为主导产业,阳江港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滨海旅游业持续火爆,海陵岛创建成为我省首个滨海5A级景区,海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居全省前列。
阳江对接珠三角,在基础设施、产业等方面实施对接,以“一港两桥三路”为抓手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缩短了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不断取得新突破。产业园区建设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珠海(阳江)产业园、珠海(阳江万象)产业园、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园在全省产业园管理考评中获评优秀。
目前,阳江的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各个县市区如何实现错位发展已经比较明晰,4个省级产业园区形成各自的主导产业,这为我们今后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增强了发展信心。
◎谈加快发展
在更高平台上对接珠三角发展优势产业
南方日报: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元年,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阳江将从哪些方面着手推动新一轮大发展?
魏宏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为我们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深入领会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省委“一个率先、四个基本”的总体奋斗目标和具体工作要求。
深刻领会和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关键要看行动,最终要靠落实。未来五年,结合阳江实际,落实胡春华书记视察阳江重要指示精神,我们要继续实施“三大战略”,不断丰富和完善战略内涵;突出“三大抓手”,对已有举措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化拓展,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做到频道不换,抓手不变,奋力开创阳江振兴发展新局面。要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为动力,以依法治市为保障,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继续突出“三大抓手”,继续突出抓好转型升级,继续突出推进城市化,继续突出绿色发展,继续突出改善民生。阳江要在更高的平台上对接珠三角,实现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上的对接;要以更大的力度谋划发展优势产业,继续擦亮五金刀剪产业的品牌,加快不锈钢产业基地建设;继续发展临港经济圈,要以更高的标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做好招商引资和具体项目引进,其他方面可以给优惠政策,但是环保方面绝不能有任何放松,不能降低环评标准;要做好海洋文章,发展滨海旅游业。要始终把幸福阳江作为价值追求,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谈理念指引
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十三五”全过程
南方日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契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特点,阳江将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些发展理念?
魏宏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这集中体现了“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我们要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新常态下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指引,贯穿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坚持创新发展,要坚定不移地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通过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加快“智慧阳江”建设,构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阳江加快发展的新动能。
坚持协调发展,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一港三路”建设;推动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推动城市向南向海发展;培育发展县域城镇组群,培育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旅游名镇、商贸重镇、农业大镇,建成一批村美民富生态美的美丽乡村,加快推进产城融合。
坚持绿色发展,按照“核心优化、南部拓展、东西联动、北屏环绕”的总体战略布局,推动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发展格局。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好生态环境。
坚持开放发展,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机遇,密切湛茂阳合作,积极参与“珠中江+阳江”经济圈、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加强与泛珠地区区域合作,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往来,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坚持共享发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化行业扶贫、定点扶贫和对口帮扶工作,落实干部驻村帮扶,建立减贫目标责任制,确保2018年全面完成农村脱贫攻坚任务。加快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民生事业,大力促进就业创业,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