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之窗 > 阳江地区 > 产经新闻
产经新闻

阳东:主动适应新常态 奋力谱写新华章

 ■ 十二五成效

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增长近八成

刚刚过去的“十二五”,阳东狠抓经济建设,攻坚克难,各项经济指标迈上新台阶。

据统计,预计2015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0.18亿元,比2010年增长77.5%,年均增长12.2%。其中,农业总产值76.45亿元,比2010年增长25.9%,年均增长4.7%;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2.3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6.4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142.7%和143%,年均增长19.4 %和19.4%。人均生产总值59104元,比2010年增长69.9 %,年均增长1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16亿元,比2010年增长113.8%,年均增长16.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0亿元,比2010年增长155.7%,年均增长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34亿元,比2010年增长84.5%,年均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9.3亿美元,五年累计达29.8亿美元。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21.8:52.7:25.5调整为2015年的16.0:58.6:25.4。

在经济跃上新台阶的同时,该区民生事业也取得长足发展。2013年,县域民生指数在全省44个县中排名第四位。2011年以来,该区先后荣获 “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全省粮油糖高产创建先进单位” “全国科普示范县”和“省双拥模范县” “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国家餐厨用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广东省教育强区” “广东省金融稳定奖”等荣誉和称号,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认定等等。

着力推进载体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

“十二五”期间,阳东围绕打造粤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首选地的目标,坚持把工业载体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着力加大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力度,以园区开发促产业集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构建工业发展新格局。突出抓好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园开发建设,积极推进与珠海合作共建工作,突出做好园区扩园规划,全力推进园区土地开发储备,加快完善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珠海(阳江万象)产业转移园赤城十路、新工业大道已经完成升级改造、五金刀剪研发基地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用,累计新开发土地面积150万平方米,新建成勤兴软胶、金辉五金、东腾汽配等超亿元项目12个,园区的吸引力和集聚力逐渐得到提升。2011、2014年度分别在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并获得1亿元的省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资金。其他园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阳东电镀行业转型升级基地正式平土动工,新洲产业基地开发步伐加快,北部木器加工基地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为阳东跨越式发展积蓄了强劲能量。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后劲明显提升

严格实行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认真做好项目跟踪服务,是阳东在过去五年里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一大重要举措。在重点项目落户过程中,该区及时解决项目推进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想方设法破解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积极加快项目进度,从而增强了阳东经济持续发展动力。

五年来,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在新能源项目方面,阳江核电1号机组、2号机组、3号机组投入商运,大 沟鑫业光伏太阳能发电站以及华能风电新洲风电场、东平风电场、大龙顶风电场建成投产;现代产业项目方面,勤兴软胶、金辉五金、东腾汽配、明派服装贸易等一批年产值规模超亿元企业投产达产;交通项目方面,寿东公路、江大公路、江台公路等一批公路改造升级项目建成通车,深茂铁路阳东段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已于2014年11月动工建设,325国道新建工程前期工作稳妥推进;电力项目方面,500千伏阳江核电至五邑出线工程、220千伏阳江核电辅助第二回路工程、220千伏登高(高新)输变电工程和蝶岭变电站线路改造工程竣工投运;农田水利项目方面,2013年度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建成标准农田2万多亩,大沟镇小型农田水利示范镇建设完工,台平三丫联围达标加固、城市防洪工程、东湖灌区改造工程等一批水利设施建成使用,红江拦河闸重建工程推进顺利。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体经济扩量提质

阳东作为阳江对接珠三角的桥头堡,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市场疲软压力,阳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走转型升级之路,通过抓好产业招商,重点项目建设等,做大做强工业、做活第三产业、做优现代农业,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加快发展。

工业经济稳健发展。五年来,阳东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等新兴产业,先后引进了英利电力开发、达能新业能源、绿航农业科技等一批大项目,广东金达五金、三威注塑模具、佛山金刚等项目正在抓紧洽谈。积极培育大型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和技术创新,推动了喜之郎、金辉、羽威羽绒等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十二五”期间,该区11家企业入选中国刀剪三十强,共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件、“广东省著名商标”2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省级名牌产品30件;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3家,省级专业镇4个。全区专利申请总数2277件,专利授权总数1774件,总量稳居全市各县(市、区)之首。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纵深推进东平旅游综合开发,推进恒生·星月湖旅游综合体、新洲温泉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抓好东湖景区开发招商,加快发展乡村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打造了十八子工业旅游示范点、东平大澳渔家文化村等一批优秀休闲旅游景区。以华科国际、益华广场项目商贸龙头带动,城区商贸服务畅旺。预计2015年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8.67亿元,比2010年增长67.1%,年均增长10.8%。

现代农业有效推进。该区以全面抓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着力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扶持壮大田山、丰多采、绿康春等现代农业园区。五年来,新发展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9家,新培育省级以上农业品牌3个。

扎实推进区域调整,城乡建设一体化发展

阳东区坚持以人为核心,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构筑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阳东配合市顺利完成撤县设区工作,2015年1月21日阳江市阳东区正式挂牌成立,翻开了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围绕“阳江城市发展新区”的功能定位,阳东进一步优化提升城区总体规划,及时组织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着力在规划建设上与主城区无缝对接,为城区扩容奠定了坚实基础。突出抓好东部新区、广雅龙山、滨海新城“三大片区”建设,实施东风四路两边区域“退二进三”工程,湖滨路改造升级、广雅路、新江东路等一批新建道路改造升级先后建成通车,加快实施湖滨路南段延伸、新江台大道、始兴路升级改造等道路工程,阳东新实验学校、龙山公园等项目有序推进。

同时,积极实施市容提质增效管理,配合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城市综合执法和卫生保洁,加大绿化、美化、亮化力度,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中心镇亮点工程建设,东平镇迎宾大道、珍珠湾旅游大道、渔港旅游长廊等项目改造升级,合山镇自行车绿道、生态公园和“一河两岸”城市防洪等工程相继建成,北惯镇休闲广场、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投入使用。深入推进宜居村镇创建工作,完善了各镇垃圾中转站各项配套设施及各行政村垃圾收集池,东平镇、合山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顺利推进,合山镇创建为“省级宜居示范镇”和“省级卫生镇”。

预计2015年全区城镇化率49.9%,比2010年提高6.2个百分点。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发展活力不断激发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十二五”期间,阳东大力推进各项改革,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强推动阳东科学发展的内生动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工商、质监行政体制改革和广电网络改革重组工作顺利完成。全面启动转变政府职能、清理行政职权和编制权责清单工作,深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切实改善了投资营商环境。2011-2015年,全区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8项、非行政审批事项84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完成,列入改革的公务用车在去年9月25日前全部封存停驶。扎实开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了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区人民医院公立医院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积极实施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政经分离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注重改善民生福祉,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阳东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大民生投入,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动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优先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学前三年教育大幅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竞争力逐步提升。2015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2.45 %,小学毛入学率103.6 %,初中三年巩固率98.3 %,高考总上线率71.6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体育馆建成开馆,阳东电视台自办频道开播,“阳江咸水歌”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遗产项目。

提高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水平。该区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区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和各镇卫生院改造基本完成,区、镇、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促进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建成各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切实加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逐步提高;社会救助机制不断健全,低保五保提标扩面落实到位。

开展“平安阳东”创建活动。信访维稳工作得到加强,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

■十三五目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们生活更加幸福

该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时期,阳东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大力实施“强工稳农、宜居兴商、普惠民生”三大战略,突出“三大抓手”(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城区扩容提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力争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阳东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乡区域更加协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民主法治更加完善,社会建设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