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之窗 > 新兴地区 > 产经新闻
产经新闻

罗定:为农民创业致富提速

在罗定市泗纶镇,竹制品产业遍地开花,大到竹制品企业,小到以户为单位的家庭作坊,都在生产竹制品。过去,资金缺乏是制约当地群众做大竹制品产业,增加收入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罗定市农村普惠金融试点深入开展,该镇越来越多的群众获得贷款支持,进一步壮大了自己的产业。该镇村民沈双寿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从事蒸笼加工、收购多年,由于缺乏资金,产业苦干多年始终没有起色。后来,泗纶镇被定为罗定市农村普惠金融试点镇,沈双寿积极参与信用户评定,通过评上信用户,获得农信“循环贷”8万元信用贷款用于购买材料,除了加工蒸笼,还从事不锈钢蒸笼包边加工,还收购一些农户生产的蒸笼专卖给镇上销售大户,生意越做越大。如今,他的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

这只是罗定市普惠金融为群众提供金融支持,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罗定市全面推进普惠金融建设,有效扩大“三农”信贷投放,降低“三农”融资成本,促进罗定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

在普惠金融建设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罗定市支行(以下简称人行罗定支行)等金融机构探索创新了一种“支农再贷款 金融机构 龙头企业农户”的贷款模式。该行结合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并通过查阅信用记录、纳税情况、工商执照登记情况、经营效益情况、带动就业人数情况等,筛选出一批信用记录良好、经营效益可观、带动就业人口数量大、发展前景可观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优势农业龙头企业库,作为支农再贷款重点支持企业。企业在获得贷款资金支持后,根据农户资金运用特点,通过统一购买和赊销农业生产资料、为农户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垫支等形式间接为农户提供生产资金支持,欠款则在农户农产品销售金额中扣减,使得支农再贷款通过企业这一“中转站”流向农户。在该模式下,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罗定市农业龙头企业罗定市稻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900万元贷款支持,使公司实现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创办基地形式向农户租赁5000多亩土地,并通过订单合同形式和50多户种植大户合作成立优质粮种植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目前,该公司拥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万亩,有效带动当地2500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另一农业龙头企业罗定市浩源肉桂专业合作社获得350万元贷款支持,采用为农户直接提供生产资料的方式吸收30户农户加盟,带动每户每年增加收入2万元左右,每年增加地方税收入100万元。

罗定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罗定农信社)也积极参与到普惠金融建设中。该社通过做好征信系统建设、参与信用村建设、推进乡村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三农”信贷产品、推出特色农产品产业链贷款品种、全面开展普惠金融宣传工作等六大措施,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各项工作渐入佳境。

征信系统建设方面,罗定农信社注重系统的基础性建设,把征信系统的建设作为突破口,认真做好信贷管理系统的贷款数据录入,确保数据能及时、准确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在信用村建设方面,罗定农信社从2012年下半年在罗定市政府主导下开始征信中心和信用村创建工作,积极参与制度建设、宣传培训、检查督导等工作。目前,罗定市已建成县级征信中心1个,乡镇级308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信用村创建。

截至今年7月底,农信社通过简化贷款手续,利率优惠,支持信用村信用户贷款余额为6559.4万元,户数为2447户。为了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罗定农信社正逐步推进乡村服务体系建设,在罗定边远农村地区建立了24个营业网点,最大限度地服务农户。截至今年7月底,该社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134个,比年初增加90个,其中乡村金融服务站113个,比年初增加111个,助农取款点本年累计交易笔数2465笔,累计交易金额87.1万元,使偏远地区的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取款。该社还适时创新“三农”信贷产品,推出了林权抵押担保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等。针对罗定市的特色农业优势,罗定农信社因地制宜推出特色农产品产业链贷款品种,在扶持稻米、罗竹特色产业基础上,推出“肉桂”产业链产品,针对肉桂种植户、收购商、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肉桂产业链中众多主体设计了多个信贷产品。截至今年7月底,该联社支持肉桂产业贷款余额18681.99万元、稻米产业贷款3484.09万元,罗竹产业贷款余额201.8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