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之窗 > 江门地区 > 产经新闻
产经新闻

江门高新区:2020年规上先进制造业产值将超460亿

近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实施方案(2014—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

到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要达到250亿元,绿色光源、汽车零部件制造、卫星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摩托车及零部件制造、清洁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等行业产业链有效延伸,用地效益得到改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得到提升,初步形成以高新区为主体的先进(装备)技术创新平台;到2020年,规模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460亿元,年均增速为16.5%,形成功能定位明晰、土地利用高效、基础配套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先进装备制造创新平台,江门高新区达到广东省国家级高新区先进水平。

重点发展绿色光源产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方案》提出,高新区、江海区将重点发展绿色光源产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加快培育卫星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装备业、清洁能源装备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巩固摩托车及零部件产业、五金机械业等传统优势行业。此外,配套生产性流通行业,大力发展沿江物流产业,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研究开发与智力支持服务类行业。

在发展重点产业方面,依托4平方公里绿色光源产业基地着力打造LED特色产业集群,主攻发展LED中高端封装产品、照明应用等,力争绿色光源产业到2016年实现产值60亿元,2020年超150亿元。今年将推动阪桥电子LED光电及线路板专用感光材料项目在2015年内动工建设和LED博览交易中心投入运营。同时,着力协调配套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汽车整车基地,争取引入通用等美系整车、广汽集团自主品牌汽车等优质企业,打造省内一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力争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到2016年实现产值30亿元,2020年超50亿元。今年将加快促成德尔福线束和侍卫长智能交通数据中心等项目落户。

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以北斗卫星系统为核心,引进和自主培育一批卫星应用产品的研发、制造企业,加快建设综合性北斗卫星应用技术产业基地,力争卫星应用产业到2020年产值超10亿元。同时,主动融入新会南车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积极引入相关配套型企业,力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到2016年实现产值15亿元,2020年超40亿元。鼓励艾默生、蒙德电气等机电类、电子信息类企业向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发展,支持鼎盛激光等成长型科技企业拓展3D智能打印发展领域,力争智能制造装备业到2016年实现产值55亿元,2020年超100亿元。以输配电装备、节能变压器、节能电气等属地工业产品为导向,壮大现有相关企业规模,并发展光伏清洁能源产业,力争清洁能源装备和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到2016年实现产值10亿元,2020年超20亿元。

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方面,促进大冶、宝田等摩托车企业向军用摩托车、大排量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等新领域拓展,引导整车企业与本地配套企业紧密合作,提高本地配套率,力争摩托车及零部件产业到2016年实现产值40亿元,2020年超60亿元。同时,引导五金制品等传统行业向高附加值的重要基础件、特殊零部件方向转型,力争五金机械业到2016年实现产值20亿元,2020年超30亿元。

对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争取市级专项资金扶持

结合江门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部署,今后,高新区、江海区将落实龙头企业培育、企业改造升级、产业平台扩能增效、重大项目突破、产城融合振兴等五大行动。值得关注的是,项目扶持奖励资金将参照项目投产后所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额度内安排,对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争取市级专项资金扶持,对投资1亿—5亿元的项目由本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

该区将以德力光电、清华同方等LED企业为龙头,培育、引进大企业集团创立知名照明品牌,并购重组,打造高新。江海绿色照明地理标志产业集群。通过科世得润、长优、路思拓等重点项目,引进充实上下游配套项目,形成汽车零部件制造、智能制造装备、清洁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

同时,推动69家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落实重点技改项目4个,力争工业技术改造及增资扩产投资年均增长25%左右,2015—2016年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至2020年累计完成投资92亿元。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5000元/人左右。加快盘活高新区闲置土地561.13亩,到2016年累计盘活土地450亩,处置率达80%以上,到2020年达90%以上,并加快处置区内约56万㎡闲置厂房。力争2015—2020年,每年培育5家亿元企业、1家10亿元企业,每年至少引进计划投资额超10亿元的大项目1个,每年新引进对重点发展产业链其关键性支撑作用的大型企业至少2家,每年洽谈引进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投资项目至少1个。

此外,还将以市交通建设大会战为契机,加快完善全区交通路网和园区配套道路建设,构建“30、60”交通道路圈。同时,将主城区基础设施向高新工业园区延伸,改善发展环境,夯实产业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