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之窗 > 江门地区 > 产经新闻
产经新闻

新会区三举措加强网络市场监管

今年来,新会区采取三项举措切实加强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监管,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网络市场环境,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上半年,共查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案件11宗,调解外地网上消费投诉纠纷3起,为消费者挽回损失3.87万元。

一、完善网络主体建库,推动网上亮照经营。一是组织开展对网络经营主体网站的全面核查,认真开展数据核查比对,并使用搜索引擎,对企业名称的关键字进行多重搜索,全面摸清辖区网站的数量、规模、分布和类别等情况,及时将完成落地核查的网站相关数据信息录入平台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库,确保网络经营主体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目前,已纳入建库的经营主体网站1289个。二是根据网络商品交易经营主体的变化,及时调整,实行动态管理,重点监控。对已入库的网络经营主体定期做好数据更新工作,使动态数据始终与真实情况保持基本一致,为网络监管提供好的基础和平台。三是做好工商红盾电子标识的发放工作。采取网络、电话、公告栏及上门走访等方式宣传《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积极宣传推广红盾电子标识申领工作,引导企业主动申请电子标识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申领电子标识,明确网络经营主体的合法身份,实现“亮照亮标”,有效促进网络市场规范经营。

二、抓住重点商品和网站,加强网络交易监管。一是抓住重点商品。依托网络交易监管平台,以辖区经营电子产品、儿童用品、汽车配件、服装、化妆品和农资商品的网络商品交易经营者为重点,深入开展驰名商标、涉外商标、地理标志等重点商标专用权专项监管执法,并对其经营资格、经营商品、经营行为等开展全面检查,实施重点监管。重点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商标专用权违法违规行为,做到网上发现、追溯源头、落地查处。二是抓住重点网站。以辖区内网络交易平台、购物网站和团购网站(分站)为重点整治目标,加强网上和实地检查频次。并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特点,加强对不锈钢、古典家具、新会陈皮等重点行业企业网站的专项检查,通过网上网下双线检查、经济户口信息比对、资质荣誉信息比对以及企业经营规模、状况等实际经营信息比对等方式,严格核实企业网站发布商品和服务等信息,重点查处利用网络虚假、虚假表示等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今年以来,网上检查网络经营主体3271户次,实地检查网络经营主体655个,规范整改相关问题3处,发出行政指导书5份。

三、强化执法办案力度,严查网络违法行为。一是积极探索创新网络交易监管执法手段,拓宽执法领域。利用省局网监平台加强网上巡查,及时发现辖区的各类网络违法行为线索,并根据线索和投诉举报对违法行为立案查处。重点查处个体冒用公司、虚假宣传、商标侵权、违法广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经营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商品以及利用电子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网络违法行为,切实规范网络交易秩序。二是加大典型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教育和警示网络经营者,强化网络诚信经营者的宣传推广,提高网络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有效防控网络违法经营行为,促进网络市场自律管理。三是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整合各单位执法办案资源,加强对查处网络交易违法行为工作的指导,提升基层执法队伍素质和能力。加强工商、公安、经信、电信等部门沟通联系,建立畅通高效的日常协作配合与联合监管执法机制,推动部门间监管资源、信息的沟通与共享,形成执法合力。同时,落实跨地域工商部门网络市场监管协作机制,对异地转办的网络违法案件线索,及时核查,及时查处,及时反馈,提升协同办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