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之窗 > 江门地区 > 产经新闻
产经新闻

江门三大特色产业最迫切需要“机器换人”

“工作母机”增多 发展势头好

2015年上半年江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势头良好。今年1-8月,全市实现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41.41亿元,同比增长9.3%。装备制造业投资102.42亿元,增长30.4%,比全市工业投资增速(21.3%)高9.1个百分点。二是结构优化。轨道交通装备、汽车零部件、船舶制造、智能制造装备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壮大。“工作母机”制造企业逐步增多,全市规模以上“工作母机”制造业企业43家,其中2014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3家,超5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1家;“工作母机”制造业重点支撑项目27个,总投资额30.28亿元,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检测机构40多家。三是后劲增强。截至8月,全市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业新签约项目25个,包括美国德尔福、德国克诺尔、浙江海亮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以及掌握产业核心技术项目,计划总投资149.13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400多亿元;亿元以上在建项目37个,总投资141.48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400多亿元;新投产超1亿元项目12个,总投资50.33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超62.7亿元。

“机器换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出路和方向

机电、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建材、造纸等六大传统产业是江门市支柱产业。2013年,六大优势传统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114亿元,占全市比重为68.7%。其中,金属制品业、摩托车制造业、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等机电产业的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66.54亿元,占全市六大优势传统产业比重为45.7%,尤其是金属制品产业、摩托车制造产业等两个产业就已占江门市大机电业工业总产值的1/3。

虽然六大优势传统产业已是江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显著,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研发投入总体不足,高技术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能力较低。二是江门市优势传统产业因为投入力度不够,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关键技术装备总体相对落后,典型工艺中大部分仍采用人工操作方式,生产效率和质量低下,机电一体化水平、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在金属制品产业、摩托车制造产业等两大优势产业中,其生产过程中的某些加工工序仍处于生产效率低、生产环境差的状态,成为阻碍江门市优势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江门市优势产业亟需推行机器人应用方式的技术改造,促进江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以特色产业为重点 加强引导和示范

为促进职能装备制造业发展和应用,江门市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了解企业实施机器人应用的需求。经全市范围问卷摸查,近两年内全市共68家企业,1342台(套)机器人设备采购需求,行业范围覆盖主要集中于摩托车制造、水暖卫浴、不锈钢制品,涉及工艺包括打磨抛光、自动焊接、自动切割及冲压、仓库堆垛、搬运等方面。

二是对机器人制造商进行调研。主要针对江门市最迫切需要实施“机器换人”的三大特色产业(摩托车、五金卫浴、不锈钢),江门市组织多个部门联合调研组,分别考察了广州瑞松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利迅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新鹏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泰格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与江门市企业前期已有业务联系的行业先进企业。目前,江门市地尔汉宇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同川科技有限公司,于2014年开始从事机器人业务,该公司的机器人已经成功应用于切割、搬运、卸载、仓储操作等方面,企业人员70多人,其中科研人员40多人;亚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于2005年开始从事金属表面处理自动化业务,目前企业人员120多人,其中科研人员20人。

三是搭建江门市优势传统产业机器人应用展示平台。展示平台主要针对江门6大传统产业中需求量最大,最迫切开展机器人应用的三大加工工艺(打磨抛光、自动焊接、自动切割及冲压),通过权威第三方机构引入国内先进适用的3-5家机器人生产设备商,联合银行以融资租赁的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机器人应用。江门市本级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出资2000万元用于扶持机器人应用项目,资金实施细则已印发。

四是建设两个机器人应用推广示范点。首先是建设大型企业机器人应用示范点。大冶摩托自动焊接机器人应用示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近8000万元,将建成目前国内摩托车行业机器人自动焊接最先进应用示范,项目已完成近90%;其次是建设中小企业机器人应用示范点。如江门地尔数字化车间示范项目预计今年12月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