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交接地带规划草案公示 蓬江新加快同城共融
江门肩负着珠江西岸崛起的重任,是具备巨大后发优势的“希望之城”。在新的发展机遇下,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东提西进,同城共融”战略,构建“大江门”格局。
江门东部蓬江、江海和新会三区融合,是江门“同城共融”大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构建大江门城市格局的必然要求。
三区如何加快融合?江门市市长邓伟根在微博“@樵山潮人”中提出思考,要以快捷的交通“蓬—江—新连城快线”促推三区融合,分析打造三区交通一体格局的前瞻性、必要性。
近日,江门市城乡规划局公示《江门市蓬江、江海、新会三区交接地带规划协调研究》草案,推动蓬江、江海、新会三区交接地带的融合发展。此次规划有何亮点?如何借三区融合推进“同城共融”战略?
江门东部三区蓬江、江海、新会,由于历史原因,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组团式城市格局。三区有机融合是江门推进“同城共融”战略的重要一环。近日,市规划局公布《江门市蓬江、江海、新会三区交接地带规划协调研究》的草案,进一步加强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交接地带的城市规划统筹与建设,加快市区一体化,促进三区城市布局的有机融合。
根据规划方案,此次规划的总面积大约有31平方公里,主要是江门中心城区三区的交接地带,具体是北至江鹤高速杜阮出入口、杜阮南路、迎宾大道西;东至环市路、江门河、睦洲水道、礼乐路;南至南环路;西至圭阳路、冈州大道、潮江路、圭峰山绿线。这一片区域正是蓬江、江海和新会三地的交接地带。这一区域目前开发程度低,多为工业用地、批发市场、旧厂房、汽车4S店等,建筑杂乱无章,缺乏规划,土地利用率低,影响城市形象。
这一片区是交通咽喉地带,龙湾高速入口设在这一片区,“产城主轴”江门大道也将在这里通过。但是这个区域的交通状况不尽如人意,存在各级道路联系不紧密,支路网系统通达性弱等问题。另外也存在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有效利用程度较低等问题。规划部门认为该区域整体发展目标有待厘清,功能需要进一步明确;路网衔接和循环须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选址布局须进一步明确;生态绿地和生态廊道的相互沟通联系须强化。
《江门市蓬江、江海、新会三区交接地带规划协调研究》的草案显示,江门推进蓬江、江海和新会三区融合,提出实施“土地、生态、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四大规划策略,建设“八横六纵”的道路结构、“两主两副两轴多点”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结构和“一核一带,六轴三节点”的景观系统结构。未来这一区域将告别杂乱无章的状况,成为联结新会、江海和蓬江三区的纽带。
江门市委政研室原主任李超奇认为,推进同城共融,实现三区融合,在思想上要统一,要有总体的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做好各个功能分区,尽可能的减少行政区划带来经济上的分割。
亮点1 部分工业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
蓬江、江海和新会三区交接地带车流交汇,长年的发展形成了行业聚集度较高的发展现状。最为突出的是各种专业市场众多,有奇榜三鸟市场、江门厨具市场、五邑机电五金城、江会水果批发市场等,其中,江会水果食品批发市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水果年交易量达数十万吨,是江门地区水果交易的枢纽。此外,这一片区还是古典家具、水产行业、汽车4S店集中的地区。而在靠近江海一带,则是大片的旧厂房,例如江门船厂等,居住区密集,功能区混乱,在寸土寸金的市区却缺乏现代的商业气息,对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势在必行。
规划部门梳理现状权属和土地出让情况,将土地划分为不可调整用地和可调整发展用地。经核算得出不可利用土地总规模为1919.31公顷,占土地总规模的60.89%,可开发调整类用地面积1809.51公顷,占总规划面积的57.41%。
新的规划将大部分带来污染的工业用地调整为更具开发价值的商业用地。据草案显示,新的规划将根据功能定位的调整,取消工业、物流和专业市场类型用地,沿着江门大道发展轴布置区域级商业商务和文化设施,通过旧船厂改造增加创意产业类型的文化用地,完善居住区级别的配套设施用地。通过优化、升级和淘汰等措施,将对该区域实现污染、粗放型企业转移,依托主干道的交通优势,打造商贸商业升级连片开发,提高土地的开发价值。另外,草案着重强调了对江门水道两岸的土地的利用。江门市正在推进的“南岸印迹”工程,江门水道两岸的土地必须做好规划。
亮点2 将划分为五大功能分区
针对该区域布局混乱等现状,《江门市蓬江、江海、新会三区交接地带规划协调研究》草案将该区域划分为五大功能分区。
北面靠西环路一带被规划为城郊大型商业功能区。这个区域将结合原本形成的餐饮街区等功能,设置城郊商业功能区,包括大型餐饮、家居商城、标准化的专业批发商城等。
靠近圭峰山一带将规划为无污染产业研发功能区。草案显示,高速公路以东将保留原有的工业功能,但未来将逐渐转型为一类工业或者产业的展示空间。高速公路以西则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成为企业的研发区域。
区域中间部分即现有的水果批发市场一带将规划为专业市场集中功能区,将原来沿路开展布局的批发市场整合到该区域,并淘汰部分附加值低、对环境品质影响较大的批发功能。保留附加值高、标准化程度强的批发品类,如五金等。
在适合的区域规划有居住服务功能区。另外,依托广珠城轨的站点还将规划轨道站TOD功能片区。这一片区将设置公共型的TOD功能区,以商住、商务办公和商业功能为主。
亮点3 将构建绿色生态体系
蓬江、江海、新会三区交接区域北临国家4A级风景区,区域内有江门水道穿过,其生态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该区域目前的自然环境并不是十分理想。区域内有多家污染企业,空气质量较差,居住在附近的居民颇有怨言。在草案中对该区的自然生态保护有专门的方案。
草案显示,该区域生态资源比较丰富,在开发中尽量保留现有的山体资源,利用道路、山体和水体规划生态斑块、景观生态廊道、道路绿化和多个社区公园,形成可持续的绿生生态体系。
草案中还表示要在该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预留生态廊道,逐步整治盖上廊道环境,对主要干道进行生态景观整治,其中包括新会大道、江中高速、五邑路、冈州大道东等,搬迁重污染工业,置换为绿地或其他无污染类用地,整治江门水道两侧生态环境,修建社区公园等。
方案中还将划设生态控制线,保留现有的自然山体、江门水道两侧的自然生态保护范围、划定城市公园绿地的范围等。有市民认为,搞好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将吸引大量的市民前来该区域居住,有利于三区进一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