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之窗 > 江门地区 > 产经新闻
产经新闻

市经信局:培育江门经济新动能

2016年时间过半,江门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如何?来自市经信局的一组数据不禁让人精神振奋:1—7月,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9.58亿元,同比增长18.8%;装备制造业投资额143.02亿元,同比增长72.4%。

  

江门被定位为省“珠西战略”的策源地、主战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如何在“十三五”时期在珠三角的激烈竞争中争先竞位,考验着政府的改革魄力和破题能力。

  

今年来,市经信局深入落实“珠西战略”,以非常行动、龙头带动、招商拉动、省市联动、督查推进等方式推进全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同时,全力推进小微双创工作,推动产业园区扩能增效,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真正培育和激发了江门经济发展新动能,力争实现“骨干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经济新格局。

  

亮点一: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投资额增速居珠西第一

  

经过两年的发展,江门装备制造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上半年,江门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和投资额增速在珠江西岸“六市一区”中均排名第一。在2015年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工作评估中,江门位列六市一区第三位,也是全面完成省下达指标任务的两个地市之一。

  

通过非常行动、龙头带动、招商拉动、省市联动、督查推进,市本级财政已安排专项扶持资金9217万元,扶持装备制造业项目200多个,惠及企业200多家。同时市财政投入1亿元设立总规模达8亿元的江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金。

  

去年以来,江门新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32个,总投资164.16亿元;目前,在建的投资额超亿元项目42个,总投资208.49亿元,预计达产后产值547.6亿元。一年来,争取到省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超过6亿元。

  

亮点二:扎实推进小微双创工作

  

为了打造“江门特色、广东标杆、全国示范、国际平台”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之都,市经信局扎实推进江门小微双创工作。

  

4月29日,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江门创建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江门成为工信部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平台。市经信局认真梳理了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制定了《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建设推进方案》、2016年工作清单和项目清单,稳步推进核心区和六基地建设。

  

在7月举办的“中国青创汇”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周活动期间,该局牵头举办了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座谈会,16个示范城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探讨小微双创工作经验,联合筹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联盟。

  

同时,该局通过实施载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环境优化三大工程,推进第一批57个小微双创基地项目加快建设,对符合条件的12个示范基地项目共奖补1.68亿元;安排近3000万元扶持11个全市性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已有3300多家小微企业获得第一批2000万元补贴券;设立规模为1.1亿元的中小企业“政银保”风险担保资金池,120个项目已获得实际融资3.1亿元。

  

亮点三:江门产业园连续四年获评全省优秀

  

江门高度重视园区建设,把园区定位为江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2015年,“1+6”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5.3亿元,同比增长27.1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1.32%,产业园区作为全市经济的发展“引擎”成效初显。

  

为了加强对“1+6”园区的统筹指导,市经信局去年以来先后10次组织召开全市产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共组织开展园区督查及工作指导100多次,现场解决园区开发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1+6”园区盘活闲置土地2614亩,处置空置厂房52.18万平方米,优化提升低效企业33家,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2.19亿元。新引进项目(签约及落地)106个,计划投资额304.9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

  

值得称道的是,江门产业园分别在2012和2014年度省产业园考评中名列第一,且连续四年获得优秀等次。累计获得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约15亿元,专项用地指标近5000亩。去年,鹤山、蓬江、台山、开平、恩平等五个产业集聚地成功纳入省产业园管理并享受省产业转移扶持政策,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从一区三园扩大为一区三园五个产业集聚地,产业承载区域扩大了三倍。

  

亮点四:今年来工业技改投资增幅居全省第二

  

今年来,江门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6.9%,超过全市工业投资增速73.1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全省第二,连续两年增幅在全省排在前三位。去年,省长朱小丹在江门调研期间,对江门技术改造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赏。

  

据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江门力促工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一是制定完善的、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扶持力度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江门市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方案》,出台《江门市“机器人应用”专项资金实施细则》、《江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事后奖补实施细则》等政策。二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重点推动摩托车、五金制品、食品、纺织化纤等传统行业实施“机器人应用”项目。去年以来,有110家企业上马“机器人应用”项目。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江门·食品)和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成功引入沈阳机床打造i5智能产业园区。三是落实“六个优先”,重点跟踪全市30个亿元以上技改项目建设。四是举办了20多场政策宣贯会,并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政策宣讲力度。五是争取省专项资金扶持。去年以来,江门争取省级财政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近3亿元。(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