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都集团:10亿产值撬动周边传统产业产值50亿
广佛地铁连通了广州西朗至佛山魁奇路,作为全国首条城际地铁,每天数以万计的“广佛候鸟”往返其中。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广佛地铁的设备大部分出自国产。屏蔽门由东莞一家玻璃幕墙工厂制造,检票闸机源自佛山的五金器械厂,综合控制的“大脑”系统则出自天河软件园。
在背后主导一系列技术创新的,则是广州的佳都集团。
这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从传统电子分销转而经营“互联网+智能轨道交通”等业务,乘国家发展轨道交通的东风,依托持续的科研投入,掌握了智能轨道交通屏蔽门、自动票检、综合控制和视频监控四大核心技术。
在完成科技转型的同时,佳都集团以“供应链管理模式”带动下游产业升级,在轨道交通智能化业务与智能安防业务上就有200多家供应商为其配套,原来的传统五金厂、玻璃厂、塑胶厂、机械厂成为高端装备、ICT增值服务提供商。仅广州地铁上的检票闸机设备,“佳都造”就占了“半壁江山”。据不完全统计,佳都集团每10亿元的智能化系统产值可带动周边传统产业产值50亿元。
从零到40亿的秘诀
早在2005年,佳都集团董事长刘伟利用与新加坡科技联手进入交通智能化领域的机会,毅然带领佳都团队转型。
一家营业额达百亿元的电子贸易企业,突然转身到智能设备领域,可说是从零开始。在此后的两年,佳都只能通过与新加坡科技成立合资公司介入智能化业务,对方提供技术产品,佳都则负责市场营销、装配和集成应用。
2007年,佳都注资控股广州第一家上市软件企业——新太科技成为重要转折。新太科技所具备的人才和技术给佳都日后与西门子等国际厂商同台竞技备足了底气。
佳都集团副总裁张少文当年就是新太科技的一名技术主管。他说,佳都的创新策略就是以市场换技术,通过引进、吸收再改进。但在技术引进时期,企业就遭到国外企业严重的技术封锁。
张少文带领的新太科技团队组建了技术突破“尖兵”。“除了招募科技人才加大投入,我们也派出技术人员出国深造,对核心环节不断调试,仅2005年至2009年间,平均每年的研发投入就高达两三千万元。”他说,每项核心技术的突破都经历从模仿、介入、改进和创新的艰苦历程。以最复杂的综合控制技术为例,这个被称为地铁“大脑”的系统需要同时串联电力、环境、行车信号等程序,工业设备自动化要求非常高。
“比如地铁起火,综合控制系统需要打开射水开关,通过信息系统广播引导人流、紧急关闭屏蔽门、打开全部闸口让人逃生。而更高级的还有控制风机风向,避免火势蔓延……这项技术要求精确到毫秒以下。”张少文说。
起初,佳都引进新加坡和法国的综合控制技术,通过日常运作介入学习。“一点一点弄懂对方逻辑原理。从使用到掌握,我们足足花了3年。”张少文说,现在佳都集团已自主掌握四大核心技术,与国外水准旗鼓相当。
据了解,广州地铁每天800万人次的客流量是国外罕见的,这就要求强化人群安全保障的技术。比如设置屏蔽门和车门间的防站立系统,车载视频综合分析,甚至把闸机开闭能力从30次/分钟提高到45次/分钟。这是国外设备所没有的。
从2005年转型开始,在技术研发的路上“奔跑”4年的佳都集团终于获得第一张订单——广州地铁4号线的亿元级智能设备项目。目前,佳都在天津、成都、青岛、佛山、惠州等地均有轨道交通项目落地,今年营业额预计达到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