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佛山预付款消费投诉同比上升45.1%
近日,全国多地“水果营行”被爆“遭遇资金链危机”、“老板跑路”,陆续关门停业,其在佛山的15家门店也无一幸免。
南方舆情后台监测发现,以“佛山”、“水果营行”、“倒闭”等为关键词,在12月12日至12月18日期间,共有98篇相关舆情热点文章,主要来源于南方网、奥一网、腾讯网、C2000论坛、搜狐、今日头条等平台站点,舆情高峰出现在12月17日。随后,舆论关注度开始下降。
被业界称为生鲜界“阿里巴巴”的水果营行为何在发展得最迅猛的时刻急转直下?其背后的经营模式究竟怎样?预付款消费的市民能否维权成功,这种消费方式弊端在哪,该如何防范?南方舆情数据报告显示,这些问题是该事件舆情关注的焦点和发散点。 撰文:高绮桦李丹叶洁纯
水果营行涉案金额达3亿
“三年目标,全国遍地开花”,水果营行的宣传语让人印象深刻。距离该公司成立仅一年多,正当人们以为它将带来新一轮开店潮时,佛山多家门店却纷纷锁起大门,有的还贴出告示称“暂停营业,进行内部调整,重新开业时间暂定为23日(冬至过后)。”
受事件影响,此次水果营行舆论高峰出现在12月17日,之后舆论关注度开始下降。南方舆情后台监测发现,以“佛山”、“水果营行”等为关键词,在12月12日至18日期间,共有98篇相关舆情热点文章,主要来源于南方网、奥一网、腾讯网、C2000论坛、搜狐、今日头条等平台站点。
事实上,早在12月初,广西南宁水果营行总部就开始闭门谢客,仅贴出公告称“集体培训,有事电联”。
当天,水果营行在其官网及官方微博发出《关于水果营行正常经营的声明》,称该公司董事长、CEO与团队均在岗履职,公司正常运转。针对会员受谣言影响集中抢购问题,已加大果品采购量和果品供应速度,确保尽快满足会员购买需求,并称对网上谣言和相关不实报道,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而就在一个月前,“水果营行”各营销点同时举办了店庆活动,只要充值2000元就能成为会员,并赠送2400元礼品卡,会员还能每天到店内免费吃水果、喝鲜榨果汁,一时间,会员数量激增。
5天后,该公司高管人员和董事成员发生变动。根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从12月8日起变更,水果营行创办人谢国辉不再担任执行(常务)董事和总经理,改由曹孝鸣担任。而该人并没有显示任何背景资料。
随后,水果营行在江西南昌、安徽合肥、浙江杭州等地的门店陆续停业,“关门潮”正在翻滚。此时,据南方舆情后台监测显示,该事件开始引起佛山地区舆情关注,网络搜索次数和相关报道数量增加。
16日,广州43间水果营行门店一夜关门,该公司执行董事伍某也被依法刑事拘留。有媒体统计,截至12月17日上午,该案涉及金额已达到3亿多元,而且仍在不断增加。
佛山15家门店未如约重新开业
一个注册资本高达10亿元的生鲜“巨无霸”急转直下,究竟为哪般?
记者23日到水果营行湖景湾分店发现,该店仍拉下铁闸,并未如约“冬至后重新开业”,大门上未贴出相关告示,反而被贴上《实施欠费停电通知书》。随后,记者致电该店免费送货热线及佛山其他分店电话,均未有人接听。
查阅该公司工商登记可以看到,水果营行正式名称为“水果营行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成立日期为2015年6月9日,经营范围除水果相关业务外,还涉及金融、投资管理,甚至还有手机、电脑、视听产品、日用百货和五金等。
这家号称要打造生鲜界“阿里巴巴”的O2O电商企业,自去年10月在广西南宁同时开设10家门店开始,便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掀起一股“开店潮”。在未来三年,水果营行还计划扩张为10000家连锁店,实现“遍地开花”。
据其官网显示,截至目前,水果营行已遍布全国24个城市,包括深圳、广州、上海等,拥有300多家分店,珠三角九城中仅江门没有被覆盖。
据佛山市工商局查实,在佛山,共有15家经营户打着“水果营行”的名义从事水果经营活动,基本集中在禅城、南海两区的高档住宅区附近,如禅城区湖景路一带就有4家分店,几乎不到一公里便有一家。
从实地现场核查来看,该15家店均已关门,且无法联系到相关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目前,工商部门正在进一步跟进中。
本月初,水果营行发出的《声明》曾承认资金出现问题,“由于资金周转短期问题,出现部分分公司员工工资与供应商货款近段时间无法按时支付的情况”,并称“目前资金正陆续到位,现已逐步支付员工工资和供应商。”
此时,人们开始关注其暴力扩张背后,饱受争议的经营模式。据了解,在新张期间,水果营行门店一般会推出充值赠送礼品卡或尊享折扣等优惠活动,如充值2000元送2400元,将会员卡分为铂金卡、白金卡、白银卡和体验卡四种,享受不同的购物折扣等。
另外,水果营行采用“合伙人众筹”的融资方式,以加盟形式推广品牌,除北上广深单店投资额为120万元,其他城市约为100万元。直营店投资人为公司有限合伙人,不参与门店经营,不拥有门店股份,只参与分红。
高额的开店成本以及买赠会员模式,不断蛀空这个初具雏形的水果生鲜帝国,最终导致资金链的断裂而急转直下。
今年佛山预付款消费投诉同比上升45.1%
水果营行的最终结局将是如何尚未可知,但支付了大量预付款的市民怎么办?佛山的预付款消费情况又如何?
记者从佛山市工商局获悉,2015年至今,佛山市12345热线共接收预付费式消费投诉563件,同比上升45.1%,每年产生预付卡消费纠纷的高发期集中在第一季度。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包括擅自变更或拒绝履行服务承诺、停业不予退费、服务质量差以及使用假冒伪劣的产品欺骗消费者。
“在美容美发、健身、餐饮、汽车保养、洗涤、商场超市等行业,预付款消费作为新兴的消费方式迅速发展。”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主任杨丽萍指出,年关将至,这些服务行业预付式消费卡进入销售冲刺,其中有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在优惠促销背后暗藏消费陷阱,从而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伤害。
南方舆情显示,本次水果营行事件的一系列报道离不开“充值”、“拖欠工资”等关键词。因存在拖欠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及会员会费等情况,目前,佛山市工商局已介入跟进。南海警方也受理多宗相关报警,称其在水果营行预存款项,如今无法继续使用,警方已按照法定程序受理。
对此,禅城区政府法制办主任、区人大代表王学堂表示,我国已出台相关法规保护消费者预付费追讨的权益,如今年3月15日施行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中明确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出的合理退款要求,明确表示不予退款,或者自约定期满之日起、无约定期限的自消费者提出退款要求之日起超过15日未退款的,视为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经营者存在以上情形的、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工商部门将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6条予以处罚。
“任何消费都有风险,面对风险要有自我防范意识。对于本次事件中利益受损的消费者,可到公安机关登记损失情况,关注水果营行清算公告。”王学堂建议消费者理性、科学、谨慎消费。
他说,市民在充值预付卡消费时要注意了解商家的资质信誉、场所设备和经营状况,充值金额不宜过大,降低因商家突然倒闭、服务过期而造成的损失风险。同时,在接受服务过程中,若发生人身财产损伤的,应该立即报警、到医院就医,并保留相关医疗凭证、消费凭证,以便日后维权。
上一篇:不锈钢加工企业涉污案数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