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高新区如何率先解题
新的聚集
高新企业数量如何继续挖潜
“要特别重视发挥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让企业在创新中唱主角。”在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胡春华强调,全省广大企业和企业家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全面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各类创新,积极参与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各项行动,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
在各市争相推进的珠三角创新示范区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是一个重要推手。据统计,目前佛山高新区现有261家高新技术企业、252家各类研发机构和16个高端创业孵化平台,已经成为佛山市科技创新的主要引擎。
不得不提,无论是在佛山全市范围内还是佛山高新区的“一区五园”里面,南海区和佛山高新区核心区的高新企业数量占比都超过了40%。
佛山市对南海寄予厚望。去年7月,佛山市长鲁毅就要求南海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突出重点,继续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据统计,2015年南海区高企数量达到287家,占全市总数716家的40%。而在佛山高新区200多家的高新技术企业里面,狮山镇就占据了1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另一方面,无论佛山高新区还是整个佛山,高新技术企业的增长都亟待进一步挖掘潜力。而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的召开,为当地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就在22日,南海区召开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会,会上明确提出,2016年南海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要达到409家,占全市总目标的四成。
“佛山仍面临高企认定工作与经济体量不匹配、各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南海区科技局常务副局长何焯辉说。他表示,南海高企培育工作同样面临一些困难,诸如经济环境的影响导致高企流失、制造业企业急需转型升级、初创企业仍需时间培育等。以到期高企需参加重新认定和复审为例,2015年南海共有73家高企到期,但参加重新认定和复审的仅有53家,其中47家通过专家评审和公示。
面对挑战,佛山高新区核心区所在的南海区已开始行动。在22日的会议上,该区将2016年高企培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分解到了各个镇街,要求高企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各个成员单位加强沟通合作,落实好各自的职责,尤其落实好帮扶企业的各项政策,积极为企业创造条件参与高企申报。
接下来,南海区将通过进一步完善高企政策,建立高企培育工作机制,建立高企培育后备库,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强与商(协)会的联动等措施,促进高企队伍不断壮大。
新的体制
亟待释放新一轮改革红利
在推进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无疑会加速佛山高新区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科技金融结合、新型科研机构建设、人才引进、产学研结合、国际及粤港澳合作、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从而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佛山(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佛山市南海区委副书记刘涛根表示,获批后,佛山高新区将从用地、财税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等多个层面享受扶持政策,享受中关村目前享有的基本政策。比如减轻高科技企业的税负,开展非上市股份转让试点,国家及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可以自行处置(在一定数额下),给予高级人才奖励等,这些扶持政策对于培养一地的创新环境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这过程中,各大创新载体是佛山高新区在塑造创新环境的一个重要抓手。包括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佛山物联网应用产业基地、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国家(南海)高端装备产业园、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广东新材料产业基地、广东新光源产业基地等载体,正加速创新环境的打造。
其中,佛山国家高新区以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为核心,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将在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立跨省(区)区域合作机制、投资融资制度、实施开放合作机制、区域通关制度、争取上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探索土地供应机制、政策及人才管理机制八个方面的创新。
而在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的建设上,佛山高新区现已形成了集“研发、工程设计、核心零部件、精密加工、系统集成、品牌服务、高端展会”于一体的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涌现出了南方风机、东方精工、伊之密、科达机电等本土装备制造企业,培育出了一批产值超百亿的龙头骨干企业。其中佛山高新区核心园区共有机械装备制造企业约800家,从业人员达5万人。
此外,佛山高新区实现了孵化器倍增计划。近日,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2015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佛山高新区4个孵化器入选。新增的4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为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孵化器、广工大数控装备研究院、芯光源孵化器和力合创智孵化器。前三者分别是新医药、智能装备、半导体照明产业专业孵化器,力合创智则是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涵盖金属、光电、环保、高分子等领域。
新的供给
为培育新兴产业作示范
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将珠三角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在此背景下,企业将会产生新的供给并逐渐汇聚成为区域新的增长点。
“供给侧改革说到底还是需要企业的创新去做,如果企业不能依靠创新,拿出高质量的产品,创造和释放新的需求,那么供给侧改革就是一句空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认为,企业提供有效供给,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创新驱动。
而从全佛山来看,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当旧的家电过时,新的智能家电正方兴未艾;普通马桶盖产量减少时候,不少民众却到日本买马桶盖;在酱油需求量不增的时候,海天酱油的几百种调味料却可以产生20多亿元的利润。此外,包括佛山的纺织、智能家具等众多行业都在依靠企业家的创新驱动,产生新的供给,释放新的需求。
以广东南方风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系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从事通风与空气处理系统和不锈钢无缝管、特种合金钢管设计制造的企业。2014年,公司开发重型金属3D打印产业化项目成功试产。该技术的研发成功,为核电、火电、水电、冶金、石化、船舶等行业重型装备制造业提供一条全新的技术途径,打破高端重型关键构件市场和技术被国外巨头垄断的局面,填补国内空白。此外,不少企业也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机器人产业等转化,从而逐步实现产品的“供给侧改革”。
当前,佛山高新区也正瞄准国际产业变革方向和竞争制高点,加速推动一批处于世界“并跑”或“领跑”水平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这其中就涉及到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业。
在此引领下,目前重点建设的有广东省3D打印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科技园、国星光电国家联合工程实验室;打造新兴产业创新集聚区,引导创新要素集聚发展,重点突破新材料、光伏、光电、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创新集聚区。
上一篇:佛山能否诞生陶瓷业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