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之窗 > 佛山地区 > 产经新闻
产经新闻

“佛山制造”将为工业设计发展提供庞大市场

“创新使我们的客户更有竞争力,这些竞争力最终会转变成利润率和销售额。”3月6日,在第26届IOD(Ideas On Design)国际设计大会上,国际设计和创新公司Seymourpowell联合创始人和董事长Dick Powell以“设计创新”为主题发表演讲,赢得听众阵阵掌声。

 

“企业就像一个大果冻,创新让它们兴奋到颤抖。然而,投资新的生产线、新的工装、新的营销等都需要成本,所以企业最终仍然会选择维持原样。”Dick Powell认为,企业要进行创新,必须用刀将果冻切开,也就是从工艺流程乃至产品核心进行变革,这样才能带来变化。

 

这是Dick Powell第三次来广东,他惊诧于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我认为佛山、广东是世界工业的引擎,我们参与设计的许多产品都是产自这里。随着当地制造业转型升级,这里将为工业设计的发展提供庞大市场。”

 

企业品牌建设与工业设计息息相关

 

问:你从事工业设计多年,设计过手机、厨具等日常用品。在你看来,一个好的设计如何改变日常用品?

 

Dick Powell:与那些高端、奢华产品相比,我们更关注价格低廉且使用性高的产品。例如洗衣机、收音机、厨房用品、挖掘设备、城际铁路甚至巧克力。总而言之,这些产品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能用到的。而我们的设计理念,就是让看似普通的产品拥有更高的附加值、更好的用户体验。

 

同时,我们的设计也会助力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一个具有优秀设计理念的产品自然会引起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占领更多的市场空间。

 

例如,我们曾帮一个公司重新设计过一款电熨斗。当时,那款产品还很现代、很实用,但不够创新。因此,我们开始回顾电熨斗的生产流程,反复模拟人们的使用习惯,然后思考电熨斗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那之后,我们对电熨斗的设计进行了创新,注入了新的理念与元素。从设计到投产,前后花了近半年时间,中间产生了六项专利。数据显示,新的电熨斗上市后仅一年,市场份额就从8%升到了14%。

 

大部分中国公司都很注重品牌建设,到底什么叫品牌呢?我认为,真正的品牌就是人们对某个公司产品的预期积累,这种积累来自消费者使用产品时的体验。所以,“品牌”看似抽象,但它与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息息相关。因此,一个企业品牌的建设、少不了设计师团队的参与。

 

问:你们如何将未来发展趋势融入设计?

 

Dick Powell:这正是设计师的使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创新思维”。我们要求设计师需要拥有超越当下的想象力,换句话来讲,我们设计师就需要生活在“未来”。

 

具体来说,首先,设计师需要在“未来”这一情景中工作。我们所构思的新设计、新产品都是当下这个社会中不存在的。比方说,我们正在设计未来5年的新型航空飞机,或者未来的高速列车,又或者说我们在设计未来最新型的厨房吐司机。

 

我们有个产品很有意思,它是一个可以自我充电且使用自然能源的割草机。我们希望某天在打理自家花园时,能用到这样的除草机。这就是对于未来的一个创作,而且是非常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

 

总而言之,我们在“未来”中工作,而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产品能更好地服务其使用者。

 

问:一个好的设计会给消费者带来怎样的体验呢?

 

Dick Powell:一个好的设计能让人在使用产品时得到更多满足感、兴奋感。当今,这种用户体验并不仅是产品硬件本身,还包括配套软件、服务条款等。我们现在所做的设计,可以称为“元产品”,包含了软、硬件以及服务等。

 

比如说,第一个所谓的“元产品”就是苹果公司的“iPod”。其中,硬件部分就是“iPod”这一设备,而软件就是设备中的一系列程序,而服务则指的是“iTunes”。

 

“iPod”之后,“iPhone”、“Kindle”、“Xbox”、“Nest”等产品也陆续产生,但除了高科技产品外,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产品也能够成为“元产品”。所以,我们现在设计的产品,无论结构、功能简单与否,都会带上某种“互联网+”的性质,会附有某种从产品延伸出来的“服务”。

 

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未来厨房中的冰箱,这个冰箱或许具备以下功能:显示冰箱内有哪些食物;这些食物分别是什么时候购买的;当某种食物快被吃完时,冰箱会自动联系食物供应商等。

 

我们经常提到的“智能家电”就是其中一部分,而未来,所有产品都将由软硬件与服务共同构成。

 

目前“元产品”还处于起步阶段,它需要花许多年时间去完善。现在,大家会买到一些具有“互联网+”性质的“元产品”,比如说智能冰箱或者电饭煲,可社会上大多数人仍在使用着它们的原始功能,例如冷藏、煮饭。我认为,再过10年,可能每一台冰箱、每一台电饭煲或其他的厨房电器都将具备“互联网+”功能。

 

工业设计应融入产品生产流程

 

问:你之前提到过的一系列设计理念,是否与中国公司合作实践过呢?

 

Dick Powell:我们尚未直接与中国公司进行过合作,但是我们在欧洲设计的许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我也知道很多中国的品牌,例如“美的”、“海尔”。换句话说,我们的“梦”在中国被实现,中国是集生产效率、企业家精神以及优秀设计为一体的“引擎”。

 

这些年,我去过中国很多地方。在我看来,上海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城市,那里设计氛围浓厚,充满活力。而广东拥有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这为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市场。

 

举例而言,在广东有很多类似富士康的大企业,他们代工大量产品,但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随着产业转型发展,这些代工企业会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并尝试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因此,这里将成为工业设计发展的一片热土。

 

问:正如你所说,广东传统产业正加速转型升级,那么工业设计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Dick Powell:我们经常与中国的制造企业打交道,无论是工程师还是企业家,他们对于设计的态度并不是那么开放,他们的关注重点往往是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所以,在与这些公司沟通时,我们往往需要花很大功夫去促使他们改变。大部分企业家不愿意改变,因为改变需要耗费资金。但是对于设计师而言,就是需要促使他们改变,让产品变得更好。我们经常和工程师说这样一句话,“不要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做,要按照我们的设计去做。”

 

现在,许多人所理解的“设计”仅停留在外观设计,比如产品的颜色、形状。事实上,真实的“设计”远不止这些,它关乎事物本质、关乎产品存在的意义。换句话说,设计是产品的灵魂,它应贯穿整个产品,而不仅仅是外观和形状。

 

问:也就是说,新的设计或许要改变整个产品生产流程?

 

Dick Powell:是的,这经常发生。企业就像一个大果冻,创新让它们兴奋到颤抖。然而,投资新的生产线、新的工装、新的营销等都需要成本,所以企业最终仍然会选择维持原样。所以我经常说,企业要进行创新,必须用刀将果冻切开,也就是从工艺流程乃至产品核心进行变革,这样才能带来变化。

 

就拿我们刚设计出的一款吐司机来说,这款产品的设计难处在于它是用金属打造,而不是塑料。当时,在中国的生产商并不想为了一个设计就改变整个吐司机的产品构造。因为,相比塑料,用金属制造工艺更为复杂,成本也更高。

 

然而,经过我们多次面对面交流,企业最终接受了我们的设计,而且市场反应也很不错。后来,我们总结这个项目花费了大量时间在沟通上。因为,工程师团队对设计师有着刻板印象,他们认为设计师只是改变产品的外观。

 

因此,我认为,在产品更新换代的过程中,设计师团队与工程师团队需要一个平等、畅通的沟通渠道,大家应该互相尊重,因为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目前大多数企业中,产品的制造生产都是被工程师和企业家所“控制”的,这也是中国许多制造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简单来说,工程师生产一件产品或许不需要耗费太多时间,而且能够做出产品的主要功能,价格比较低廉。但是,这样的产品是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市场接受程度如何?所以我认为,要想让某件产品在市场上受到热捧,必须要有设计师加入。

来源:南方日报